極端高溫災害天氣黃顙魚養殖應急管理技術要點 [閱讀率:11755] | 08-12 |
作者:劉煒、周國勤、茆健強、張雷鳴來源:江蘇特色水產產業技術體系江寧推廣示范基地、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近日氣溫水溫連續攀升,氣溫連續多日達到40℃,池塘水面1m處水溫達到35.5℃,對黃顙魚養殖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做好高溫季節黃顙魚養殖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為確保養殖產量,穩定黃顙魚養殖產業效益,減損增效,現就黃顙魚養殖高溫天氣下的應急管理關鍵技術介紹如下:1、保持水位,降低水溫隨著氣溫的升高,長期的干旱,養殖池塘水溫也不斷升高。因此,為降低水溫,此時應適當加深池塘水位,水位保持在1.8m以上,每隔3~5天適量加水,并時刻注意水位情況。此外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防止強對流或雷暴雨天 [查看詳情] |
黃顙魚、斑點叉尾鮰殺蟲危害大,提前預防是關鍵 [閱讀率:1246] | 08-01 |
每年5-7月份是斑點叉尾鮰與黃顙魚養殖苗種的集中時期,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病害也日趨增多,尤其是寄生蟲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劇。在鮰魚和黃顙魚上又特別以車輪蟲在養殖階段更為突出,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同時苗種售賣時也更加困難。在寄生蟲高發期,殺蟲藥一定要使用嗎?近期四川一養殖戶養殖斑點叉尾鮰規格苗并連續使用殺蟲藥后導致魚苗大比例畸形值得深思。一、案例分析養殖戶:*** 養殖區域:四川苗種來源:眉山該客戶于2022年6月上旬,放苗100萬尾,塘口面積3畝左右,1m左右水深?蛻裘枋龇琶绾笙x培養較好,6月中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顙魚混合感染鮰愛德華氏菌與弧菌 [閱讀率:3535] | 03-03 |
[病例624]廣東珠海市斗門區大濠沖村,一口16畝的黃顙魚塘(圖1),水深2m,配備10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2臺水車式增氧機。2021年9月10日放苗65萬尾,截至10月初規格約35尾/斤,從10月初起有零星魚苗游水打轉。 10月5日,晴,已連續多日晴天?蛻舭l現有魚苗游水打轉,數量100尾左右,部分有腹水,開始使用解毒產品并且使用恩諾沙星、磺胺嘧啶、五黃散一起拌料投喂。 10月8日,開始連續3天大雨,死亡量增多,每天20斤左右。 10月14日,多云,用恩諾沙星、硫酸新霉素一起進行拌料投喂,當天死魚25斤左右。 10月17日,多云,用阿莫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顙魚越冬后感染“鰓霉” [閱讀率:3131] | 03-03 |
[病例627]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鎮,有一口5畝的黃顙魚池塘,水深2米,配2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圖1),黃顙魚規格5寸/尾左右,大約7000斤魚。 2020年11月下旬開始停料,停料前用碘消毒,停料期間每月使用一次“福地安II” 改底。 2021年2月22日,晴,客戶電話反映個別黃顙魚游邊,上午10點塘口服務,快速水質測試盒檢測水質:pH值8.6,氨氮無,亞硝酸鹽0.05mg/L(圖2);用哈希溶氧儀檢測池塘上層水溫10.3℃,溶氧12.26mg/L,飽和度107.9%;下層水溫9.3℃,溶氧11.75mg/L,飽和度101.0%。黃顙魚聚集塘邊(圖3),體色發黃,游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池塘養殖黃顙魚大量死亡,分離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閱讀率:7330] | 11-05 |
[病例616]廣東佛山儒溪鎮一黃顙魚精養池塘,面積8.6畝,平均水深2.5米,7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1臺1.5kW水車式增氧機(圖1)。2021年6月16日放平均規格550尾/斤的黃顙魚苗36萬尾,放苗后一直有零星死魚,少時每天損耗幾尾,多時每天損耗幾十尾。截止9月底,平均規格達13尾/斤,增氧機白天開6~7臺,晚上全開,一天投喂3餐,共9~10包料。 9月7日,白撞雨,死魚10多尾。 9月8日,白撞雨,死魚100多尾。 9月9日,暴雨,死魚300多尾,魚吃料變慢,當天投喂3餐,共7~8包料,開始內服阿莫西林等抗菌藥。 9月10-15日,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過塘后黃顙魚鏈球菌病急性發病,大量死亡 [閱讀率:4263] | 07-15 |
[病例601]廣東佛山高明區一養殖雜交黃顙魚池塘,水面面積8畝,水深1.5米,4臺1.5kW葉輪增氧機、1臺1.5kW水車增氧機(圖1)。存塘魚30萬尾左右,“魚頭”4兩/尾,日常投喂兩餐,早、晚各4包料,共320斤。 2021年4月15日,吃料減慢,當天死魚10多尾。 4月16日,當天死魚約20斤。發病魚體表光滑,主要表現為游水、紅肛門、“大肚子”、腹水嚴重、腸道充血等癥狀。上午9點“?卦谑帧睓z測溶氧4.86mg/L,飽和度52%,水溫24.3℃;快速水質測試盒檢測pH值6.5,亞硝酸鹽2.0mg/L,氨氮0.4mg/L。當天撈6尾游水魚,接種肝、脾、腎等部位于TSA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春季黃顙魚體表脫粘、潰瘍,分離出維氏氣單胞菌 [閱讀率:4375] | 06-21 |
[病例597]廣東省佛山市儒溪鎮一黃顙魚精養土塘,面積4.5畝,平均水深2.0米,5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見圖1)。2020年7月21日放規格140尾/斤的黃顙魚10.9萬尾到該池塘進行成魚養殖。一直養殖到2021年2月底,魚頭達4.5兩/尾,平均1.2兩/尾。放養后該池塘一直有少量死魚,每天幾尾。 2021年2月19日,池塘出現游水、打轉和“開飛機”的病魚,當日死魚40多尾,吃料減少。 2月20日,死魚100多尾。檢測病魚鰓上有大量斜管蟲。當晚魚閉口不再吃料。 2月21日,死魚100多尾。早上用快速水質測試盒測得水質指標:pH值7.6、亞硝酸鹽0.1m [查看詳情] |
氣溫回升,雜交黃顙魚的早春管理趕緊重視起來! [閱讀率:4262] | 04-03 |
近年來,隨著氣候和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雜交黃顙魚在春季會爆發大規模魚病,死魚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發。為了幫助養殖戶朋友減少損失,以下從魚塘管理及魚病處理兩個方面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建議,供養殖戶朋友參考。一、雜交黃顙魚的春季管理措施1、適當降低池塘水位:開春后,為了使水溫盡快回升,水深的情況下,可緩慢降低池塘水位,每天下降10厘米左右,最后保持水深控制在1.0-1.5米即可。2、檢查寄生蟲:水溫還未回升時,檢查是否存在寄生蟲,并且當水溫穩定在20℃以上的時候,可以外用殺蟲。3、早春加水:早春時節,最好不要加注新水,如果水位太淺處于1.0米以下時,可適當加入池塘老水。如果要加新水,可以在加入新水后用 [查看詳情] |
安徽省首席專家江河:雜交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方案 [閱讀率:6659] | 11-09 |
近日,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黃顙魚、瓦氏黃顙魚雜交選育及繁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由安徽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承擔,六安市華潤科技養殖有限公司、池州天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完成。項目采用雜交育種方法,獲得了生長速度快、成魚規格大、耐低氧、適宜規;B殖的雜交黃顙魚,解決了安徽省黃顙魚產業優質苗種短缺的瓶頸問題,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和行業科技進步,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省內領先、國內先進。[imG]upload/article/a2020110915554764.jpg[/imG]雜交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1、池塘條件 1.1、水源和水質池塘主養雜交黃顙魚,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符合 [查看詳情] |
黃顙魚夏季高發兩大疾病,提前防控是關鍵! [閱讀率:7365] | 09-04 |
黃顙魚屬于底層魚類,平時不發病一般很難看到它們,一旦看到的時候,除了上來水面吃料外,剩下的極大可能是發病了。所以,黃顙魚養殖過程中要時刻留意、觀察、監測它們的情況,了解它們的體質狀況,提前做好相關病害預防工作。觀察地點:四川樂山某魚塘基地養殖品種:黃顙魚魚苗觀察時間:2020年7月22日-2020年8月22日一、“一點紅”。3號塘和5號塘黃顙魚魚苗養殖過程中,出現感染“一點紅”病,誘發該病的原因是愛德華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一般在天氣變化大、水質惡化等條件下,個別魚體體質較差較易感染。本次發病原因:池塘水中藍藻繁殖過盛、天氣多變、高溫暴雨天氣、水質惡化、亞鹽含量過高等原因導致魚體體質變弱,易 [查看詳情] |
探討引發黃顙魚體內脂肪組織發黃的主要原因和防治策略 [閱讀率:10265] | 08-22 |
近些年來,黃顙魚作為主流的特種養殖魚類品種,在華南、華東以及華中等區域都得到了較大的推廣和發展,關于黃顙魚的養殖技術和飼料營養研究也日益成熟,為黃顙魚的規;B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高密度、高投喂、種質退化等一系列因素一直在制約著黃顙魚養殖產業的良性發展,給飼料企業和終端養殖戶都造成較大的損失。其中,目前行業最為關注的黃顙魚養殖問題是黃顙魚的體色變化問題(如黃顙魚花身問題、黃化問題、黑化問題等),關于這類問題,很多相關技術人員和行業專家已經做出了很多系統的研究,同時也給出了較為全面的解決方案,在此就不累述。今天主要是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關于黃顙魚養殖的另一個類似問題:體內脂肪組織發黃的問題。首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春季水肥引發黃顙魚氣泡病 [閱讀率:6454] | 06-04 |
[病例546]江蘇省鹽城市斗龍地區有一3畝黃顙魚養殖池塘(圖1),套養少量花白鰱,水深1.5米,配備兩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2019年11月25日,放養魚苗15000尾/畝,規格40尾/斤,目前規格32尾/斤。 2020年4月16日,連續4天晴朗天氣。20日,上午吃料正常,下午4點池塘出現黃顙魚打轉現象,死亡約50尾,此前未發現有打轉和死亡現象。傍晚客戶帶魚上店檢查,使用水質快速檢測盒測得:pH值9.0、氨氮0、亞硝酸鹽0(圖2),使用哈希溶氧儀測得:水溫17℃、溶氧14.6mg/L、飽和度140.5%,鏡檢藻類以大型裸藻為主(圖3)。部分病魚尾部發白(圖4),鰓部發白(圖5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春季水肥引發黃顙魚氣泡病 [閱讀率:6596] | 05-28 |
[病例546]江蘇省鹽城市斗龍地區有一3畝黃顙魚養殖池塘(圖1),套養少量花白鰱,水深1.5米,配備兩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2019年11月25日,放養魚苗15000尾/畝,規格40尾/斤,目前規格32尾/斤。 2020年4月16日,連續4天晴朗天氣。20日,上午吃料正常,下午4點池塘出現黃顙魚打轉現象,死亡約50尾,此前未發現有打轉和死亡現象。傍晚客戶帶魚上店檢查,使用水質快速檢測盒測得:pH值9.0、氨氮0、亞硝酸鹽0(圖2),使用哈希溶氧儀測得:水溫17℃、溶氧14.6mg/L、飽和度140.5%,鏡檢藻類以大型裸藻為主(圖3)。部分病魚尾部發白(圖4),鰓部發白(圖5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潑生石灰和茶麩后黃顙魚“脫粘”、死亡 [閱讀率:7994] | 04-02 |
[病例538]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陳老板,有一口黃顙魚塘,面積9畝,水深2米,5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1臺水車式增氧機(圖1)。2019年8月初過塘規格30尾/斤的黃顙魚25萬尾,截止9月24日魚規格約0.15斤/尾。 9月24日,晴,下午13時左右,陳老板自行用快速水質測試盒測得水質指標:pH值7.5,氨氮1.0mg/L,亞硝酸鹽2.0mg/L,之后沿著塘邊外潑混合浸泡3天的80斤生石灰和20斤茶麩(圖2)提pH值和肥水,潑完半小時后發現大量黃顙魚在岸邊亂竄,隨后“浮頭”,立即致電利洋水產藥店,技術員塘頭用快速水質測試盒測得水質指標:pH值7.5,氨氮0.9mg/L,亞硝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顙魚苗打轉、死亡,檢出神經壞死病毒 [閱讀率:10918] | 03-19 |
[病例536]湖北省宜昌枝江市有一黃顙魚養殖池塘(圖1),面積1畝,水深1.5米,配備1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2019年5月25日,從四川購進40萬尾雜交黃顙魚水花,投放后使用“利餌多”進行投喂。 6月15日,池塘出現數十尾魚苗死亡,規格2000尾/斤。病魚在水面打轉(圖2),并伴有“紅頭”癥狀。隨后幾天死亡量均較小,每天死亡幾十尾至200余尾不等?蛻粼鴩L試使用殺蟲藥物處理,但沒有明顯效果。 6月30日,客戶上店反映池塘有魚苗打轉,規格1200尾/斤。檢查病魚未發現有寄生蟲感染,遂懷疑是細菌感染腦部所致,建議1包粉料拌“代金康”2包+“氟多力”1包,內服4天? [查看詳情] |
魚以食為天!黃顙魚早春養殖攻堅戰之攝食篇 [閱讀率:7448] | 03-07 |
[imG]upload/article/a2020030708354926.jpg[/imG]我們多年的養殖經驗得知,當水溫達到11℃時,黃顙魚就開始攝食了,當水溫達15℃黃顙魚攝食比較強烈。2月底至3月初,不少養殖朋友已經開始投喂了,經過簡短幾天的馴食后,現在吃食效果很理想。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魚兒亦當如此!魚以食為天,想讓魚長得好,就要把魚喂好!一年之計在于春,提高黃顙魚開春的攝食尤為重要。養魚先養水,水好底好,攝食自然就好。黃顙魚為底層生活,這一點不同于草魚等中上層水體生活的魚類,底層生活的叉尾、牛尾巴(烏蘇里擬鲿)、泥鰍等也有這樣的特點。溶氧需求3.0mg/l以上,低于3.0mg/l則 [查看詳情] |
原來春季養黃顙魚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秘訣! [閱讀率:8722] | 02-28 |
雜交黃顙魚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規格整齊、抗病力強、捕撈方便、耐運輸、耐暫養等特點。是一個具有養殖前景的特種水產養殖品種,黃顙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消費區域遍及全國,市場容量巨大,同時由于其沒有肌間刺、口味獨特深受消費者喜愛。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繼鱖魚、生魚及鱸魚之外的重要淡水養殖魚類。從以前的小品種一躍變成很多漁區的重要當家品種,但是很多新興養殖地區缺少雜交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積累,在生產過程中盲目照搬“四大家魚”的池塘養殖管理經驗,從而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在此介紹雜交黃顙魚的春季管理要點:[imG]upload/article/a2020022814315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顙魚池塘殺螺后引起缺氧死亡 [閱讀率:7869] | 01-12 |
[病例53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有一口黃顙魚塘,面積14畝,水深1.5米,7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圖1)。2019年5月初放規格為500尾/斤的魚苗35萬尾,8月下旬規格達0.15斤/尾。 8月24日,晴,塘主外用某殺螺產品殺螺,該產品標明成分是灰色至淡藍色結晶性粉末,500g/包,按說明書用量1包/畝使用。 8月25日,開始見到死螺,晚上喂料,魚“慢料”。 8月26日,晚上發現有黃顙魚靠增氧機,吃料非常少,于是致電利洋水產藥店,技術員用快速水質測試盒測得水質:pH值6.7,氨氮1.5mg/L,亞硝酸鹽0.75mg/L(稀釋后的數據)(圖2), [查看詳情] |
魚病知識--黃顙魚常見疾病的防治 [閱讀率:9310] | 11-22 |
黃顙魚肉質鮮美,是一種優質名貴的經濟魚類,營養價值較高,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我國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隨著黃顙魚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黃顙魚病害比例也相應增加,嚴重影響黃顙魚的經濟效益,那么黃顙魚容易受哪些病害影響呢?又該如何防治呢?1、腸炎病病因:由點狀產氣單胞桿菌感染引起。癥狀: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則肛門有黃色黏液流出。剖開魚腹,患病較輕的魚體食道和前腸充血發炎,嚴重者全腸發炎呈淺紅色,血膿充塞腸管。病魚離群獨游,活動遲緩,食欲減退。腸炎病主要危害魚種和成魚。病菌感染可能來源于養殖水域的底層淤泥,魚體攝食的浮游動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飼料中的魚肉漿也有可能攜帶該病菌。流行高峰多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殺蟲后黃顙魚脫粘,大量死亡 [閱讀率:11888] | 10-22 |
[病例523]廣東佛山南海西樵潘老板,有一黃顙魚塘,面積8畝,水深2米,有6臺1.5kW葉輪增氧機,1臺水車式增氧機(圖1)。2018年9月30日放苗35萬尾,規格300尾/斤,養殖到2019年8月,平均規格約為0.15斤/尾。該塘7月發生過一次較嚴重的氣泡病。 8月4日,晴天,潘老板使用某公司殺蟲藥(標示成分雷丸、鶴虱提取物、生物活性劑)殺蟲,按照說明書用量使用。 8月5日,開始死魚幾十尾,晚上發現吃料變慢。 8月6日,白天死亡100多尾,吃料非常少,晚上發現有黃顙魚靠邊,致電利洋水產藥店,技術員塘口用快速水質測試盒檢測水質指標為pH值7.7,氨氮0.5 [查看詳情] |
來自禾晨黃顙魚養殖一線的總結:黃顙魚常見病害的防治大全 [閱讀率:18812] | 09-02 |
黃顙魚隸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又稱黃辣丁、黃姑子、三角峰、黃骨魚等,晝伏夜出,雜食性魚類,我國各大淡水流域均有分布,其生長速度快、價格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深受我國養殖者和消費者喜愛。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密度和投餌量的不斷增加,水質不斷惡化,細菌病毒滋生,相關疾病也隨之暴露出來。在日常生產、管理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導致慘重的經濟損失。下面我將對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幾種疾病進行介紹,希望與廣大養殖朋友交流溝通,共同促進。1、真菌病1.1水霉病1.1.1 病原:水霉菌1.1.2 主要癥狀患病魚類在早期感染水霉菌時沒有明顯的特征,當肉眼可見異狀時,水霉菌已經侵入傷 [查看詳情] |
黃顙魚養殖中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閱讀率:19733] | 08-23 |
1、黃顙魚廣泛分布于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天然水體當中,是一種經濟型魚類,適應性較強,可以在不良環境下生活,主要以水生昆蟲和蝦類等無脊椎動物為食,肉質鮮美,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黃顙魚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工養殖黃顙魚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選擇,但是在黃顙魚養殖過程中的病害會嚴重影響黃顙魚養殖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下面主要對黃顙魚常見疾病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和總結。2、黃顙魚的常見疾病與防治措施2.1 黃顙魚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入秋、清明等換季時期是黃顙魚疾病的多發期,必須要做好黃顙魚疾病防治工作,減少黃顙魚養殖的損失。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及時清理病魚用過的工具,消毒處理捕撈網、水桶等,避免將病原 [查看詳情] |
高溫天氣,黃顙魚不吃食不長個,池塘的水還變色,都是它惹的禍 [閱讀率:24418] | 08-01 |
[imG]upload/article/a2019080121524812.jpg[/imG]黃顙魚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不僅市場賣價不錯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銷售可謂是咱們湖北最受歡迎的水產養殖之一但是今年夏天已有六年養殖黃顙魚經驗的杜師傅在管理上卻遇上了新問題杜師傅養殖了30畝的黃顙魚,今年投放了18萬尾黃顙魚苗,可養了一個多月后發現,不僅魚苗沒怎么長大,魚塘里水的顏色還變得不正常了。[imG]upload/article/2019080121525592.jpg[/imG]小杜告訴我們,他看到魚兒不愛吃食,也不長個,就想著也許是水里肥料不夠,于是在月中旬的時候給魚塘補了一些磷肥和生物肥,但是三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大肚泡的預防和治療案例分享 [閱讀率:15020] | 07-24 |
雜交黃顙魚采用的是瓦氏黃顙魚雄魚和黃顙魚雌魚交配而成,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但全年容易發生大肚泡,往往造成較大損失。一、大肚泡的預防[imG]upload/article/a2019072418023796.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9072418024384.jpg[/imG]圖1、黃顙魚大肚泡癥狀:常見于開花10天左右以及越冬苗階段,病魚肚子變大,猶如氣泡,故稱為大肚泡如圖1。病魚失去平衡,大肚朝上,離群獨游。往往伴有體表出血癥狀。解剖發現腸道出血明顯。小苗階段發病迅速,死亡量較大。常常伴有寄生蟲感染,如腮部感染車輪蟲、腸道感染有 [查看詳情] |
黃顙魚養殖發展迅速,產量已達50萬噸,但產業存在這些問題 [閱讀率:30360] | 07-16 |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稱黃臘丁,是一種底棲小型雜食性魚類,為我國重要的名優養殖品種之一,國內主要分布于長江、黃河、珠江及黑龍江、遼寧等流域。一、黃顙魚國內生產概況2018年全國黃顙魚養殖總產量為48.00萬噸,比上年增長15.03%,黃顙魚養殖總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1.65%,比上年增長了0.34%。全國有26個省市養殖生產黃顙魚(見圖1),主產區包括湖北、浙江、江西、廣東和四川等省區,黃顙魚養殖產量分別為13.65、7.90 [查看詳情] |
怎樣提高雜交黃顙魚從水花苗到規格苗的成活率 [閱讀率:15053] | 06-22 |
近年來雜交黃顙魚養殖風靡全國,實際生產中大多數養殖戶,放養雜交黃顙水花苗到規格苗的成活率一般只有10%—30%,部分養殖戶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幾甚至完全失敗。怎樣提高雜交黃顙魚從水花苗到規格苗的成活率尤為重要,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一、苗池要求:長方形,東西向,面積3-5畝比較適宜,池深1.5-1.8米,能清淤;如果不能清淤的,可在苗池的邊上修十多平方米至百多平米的圓形水泥暫養池,池底為鍋底形,便于將暫養池的魚苗直接放入魚苗池。[imG]upload/article/a2019062210534719.jpg[/imG]二、放苗注意事項:(一)最好先在水泥池暫養7天左右,如果密度大暫養3-5天,待魚 [查看詳情] |
損失慘重!連續幾年開春后斑點叉尾鮰黃顙魚死亡,已有人損失8 [閱讀率:18378] | 04-29 |
今天去仁壽看了家魚病,老板是賣飼料的羅老板,自己養殖了一百畝,到了一交流才知道,這幾年,四川眉山、樂山地區的叉尾鮰、黃桑、江團開春后,每年都要死魚,像多的一家就死了八萬斤叉尾鮰。而像上次去我去的鐘祥鎮鄒老板那里,卻是冰山一角,顯然在我們服務的客戶群體外,還有大量的養殖戶可能在用藥、正確診斷、預防上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最后才導致非常嚴重的損失。接下來就我治療開春后死魚的一些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一、腸道短的魚不宜冬天停料,但投料過多也是問題,如何正確掌握飼料投喂的度是個技術活。眾所周知,魚是變活動物,水溫改變影響著魚體溫的變化,體溫的變化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到魚腸道內消化酶的活性。水溫越低,那腸道內 [查看詳情] |
黃顙魚養殖成本分析與發展趨勢 [閱讀率:39846] | 02-10 |
1、黃顙魚生物學特性(1)棲息地和生活習慣。在天然水域,黃顙魚是棲息在靜水或緩慢流動的水體中,并且喜歡在多水草的淺水中活動。(2)食性。黃顙魚的口腔內有頜齒,屬于有胃魚類。攝取食物的節律明顯,一次進食量很大。它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浮游動物,水生昆蟲,蝸牛和淡水蝦,偶爾也吃小魚,但不是兇猛的魚類。(3)生長特征。黃顙魚是小型魚類,生長緩慢。天然種群中當年魚重為3~5g,最大為50g,2 年以上魚類為50~100g。雌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2 年雄魚體重在150~300g。(4)繁殖習性。在人工喂養的條件下,一冬季黃顙魚性成熟。晚春或初夏可產卵繁殖,適宜產卵的水溫在22~26℃之間。性成熟后,雌雄性 [查看詳情] |
黃顙魚安全越冬技術要點 [閱讀率:29057] | 02-02 |
黃顙魚,俗稱昂刺魚,其肉質細嫩,無小刺,蛋白含量高達16%。黃顙魚市場容量較大、價格和效益相對穩定,近年來,黃顙魚池塘養殖發展迅速,已逐漸成為我區頗具特色的養殖品種。由于黃顙魚屬于無鱗魚,越冬管理不同于常規魚,操作技術要領較強。為確保黃顙魚越冬安全,近日,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塘邊一線,指導養殖戶做好黃顙魚越冬管理工作,切實把好關鍵節點,并叮囑養殖戶做好工作,堅持早、晚巡塘,建立生產日志等,為來年黃顙魚養殖成功打下堅實基礎。黃顙魚越冬管理不當極易引起來年春天發生病害,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因此,加強黃顙魚越冬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黃顙魚越冬管理有如下技術要點:一、增加池塘水位越冬期間, [查看詳情] |
黃顙魚池塘養殖高產技術 [閱讀率:29613] | 02-01 |
黃顙魚肉質鮮美,備受人們喜愛,作為重要的魚類產品,其高產養殖技術需要不斷研究,從而才能提高養殖水平,以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優質的黃顙魚產品。黃顙魚種養殖準備1. 1 池塘條件黃顙魚養殖過程中,池塘條件要求并不高,因此可以選擇面積較小的池塘養殖黃顙魚,但此過程中要保持水質達標、水源充足,池底平坦、便于排水,一般情況下,養殖水深1. 5m 左右同時應當保證供氧量充足?墒钱斒褂迷鲅踉O備,防止養殖過程中存在魚體缺氧。1. 2 放養前的準備不論是否是全新的池塘,在進行苗種投放前應當進行全面及時的清洗消毒。對于老池塘在清洗的過程中還應保留約10cm 左右的池底淤泥。在此過程中可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充分混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深冬和初春爛身霉菌感染防治措施 [閱讀率:22223] | 12-21 |
雜交黃顙魚在四川養殖面積非常大,由于今年四大家魚的行情不理想,導致很多養殖戶出魚后無利潤。隨著養殖密度不斷加大及該品種養殖年限的增加,此魚的病害也會隨之增加。一般在深冬和初春時的爛身及傷口感染明顯,特別是動過網的池塘尤為突出,因此會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案例分析及處理方案如下(僅供參考): 一、案例 發病過程:當天接到養殖戶電話,反映養殖的雜交黃顙魚死亡量很大。經到現場與養殖戶溝通得知:一個月前動網賣過魚,由于魚的規格不合適,只賣了一部分,拉網后僅作了一次苯扎消毒處理。賣魚半月后開始出現少量死魚現象,癥狀以爛身為主(如下圖)。此情況下采用了水霉藥產品,但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如何安全過冬 [閱讀率:26551] | 12-06 |
雜交黃顙魚相對于普通黃顙魚具有六大優勢: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規格整齊、抗病力強、捕撈方便、耐運輸,故深受廣大養殖戶及消費者的歡迎,近幾年雜交黃顙魚的養殖更是風靡全國。但由于大多數養殖戶缺乏經驗及技術,經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雜交黃顙魚越冬會出現大量死魚現象。下面重點介紹雜交黃顙魚的安全越冬(重點是肥水):一、越冬前的準備工作:雜交黃顙魚在水溫20-21℃時就需要做越冬前的準備工作。(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水溫20-21℃時最好是將空魚塘清塘消毒培水后,再將需要越冬的雜交黃顙魚轉移到空塘。(二)需要在原池越冬的:1.在水溫20-21℃時選擇天氣好時先進行殺蟲消毒,然后用果酸或氨基酸類 [查看詳情] |
因為這一點小疏忽,讓投放的黃顙魚苗死了一半 [閱讀率:29792] | 10-11 |
今天接到資陽王老板打來的電話,說他投放的九畝魚塘的黃顙魚苗,現在一半都打了水漂,現在還在天天撈死魚。我一邊看他發過來的圖片,一邊問他魚拉回來怎么處理的;卮鹗,沒有任何處理,賣魚的老板給他說,魚體質很好,保證沒問題。養魚是一項需要嚴謹認真對待的工作,特別是魚的運輸,每一個環節,都應力求做到極致,才方能把魚運好。[imG]upload/article/a2018101117551387.jpg[/imG]當魚運到目的地后,對于魚苗,有條件的,可以用顯微鏡檢查一番,看有沒有什么寄生蟲,如果有的話,可以選用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浸泡。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還避免了把外源性的寄生蟲帶入養殖水體。而這位王老板 [查看詳情] |
黃顙魚、江團苗種大肚皮病防治有新招 [閱讀率:25145] | 09-17 |
這兩年四川眉山東坡區的當年黃顙魚和江團苗種從下塘20多天就出現大肚皮病情,病魚體表沒有太明顯的癥狀,有的鰓絲敗血,有的肝臟發白,死亡量很大,有很多養殖戶會因為該病清塘重來。[imG]upload/article/a2018091710274018.jpg[/imG]去年我們已經作了案例分析,當時嘗試的處方是用康復散外用潑灑,再內服康復散+特制強肝散,當時有一定的效果。但今年用了與去年同樣的方案卻沒有太大效果,這可能與氣候、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因素有關,所以這例魚病從5~7月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據說全國很多養殖這兩條魚的區域也有同樣的病情發生,也都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imG]upload/artic [查看詳情] |
黃顙魚“一點紅”的那些事兒 [閱讀率:30474] | 08-20 |
五六月份開始,隨著水溫升高、投料量加大,水體細菌繁殖活躍,水體底層氨氮較高,黃顙魚容易爆發“一點紅”病,“一點紅” 又叫“裂頭病”,是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此病死亡率高,治療難度較大。尤其是受不穩定天氣因素的影響,今年黃顙魚的“一點紅”病要比往年厲害得多。而且主要是較大規格的黃顙魚,規格多在1~2兩左右。對黃顙魚“一點紅”病,很多養殖戶都比較頭痛。[imG]upload/article/a2018082015391394.jpg[/imG]“一點紅”病由是“愛德華氏菌”感染造成的。其感染途徑是經鼻腔感染嗅覺細胞,再進入大腦,經腦膜感染頭骨。該病多伴隨其他疾病發生,最常見的是敗血癥發生后易 [查看詳情] |
黃顙魚病害的流行情況與分析 [閱讀率:27160] | 08-16 |
8月上旬我們專程走訪了浙江湖州市場,眾所周知那里是我國黃顙魚的主產區之一,養殖技術和單位面積實現的產量一直領先于國內的很多地區,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我們重點談到了近年來魚病流行的主要成因、態勢以及病害控制方面的經驗。我們交流的大致內容簡要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1、今年黃顙魚價格低迷,養殖戶很受傷,養殖規模越大的虧得就越多,反而病害來得比往年更猛,這讓養殖戶很糾結,如果消極治療,魚死掉后損失會更大,治療又會增加成本,有點雪上加霜的感覺,更何況還不一定花錢后就能“藥到病除”,因此很多養殖戶面對魚病時在治療與不治療之間糾結,糾結之后出現得最多的結果是,花了一些藥錢,魚也死掉了不少。2、談到魚病多 [查看詳情] |
黃顙魚養殖戶如何防治紅頭病 [閱讀率:25378] | 08-15 |
近幾年黃顙魚紅頭病一直困擾著許多養殖戶,特別是黃顙魚苗,一旦疾病爆發,嚴重影響魚苗的成活率,有的養殖戶甚至直接清塘。黃顙魚紅頭病在魚苗2~4㎝時高發,有時也會并發著腹水病。從發病開始死亡的數量會逐漸增加,幾百,幾千,甚至數萬尾的死亡,損失較大。 病原:該病病原主要認為是鮰愛德華氏菌。 流行情況:該病主要危害黃顙魚,魚苗和成魚都可發病,對魚苗的危害最大。水溫在20~28℃范圍內爆發流行,環境惡化時30℃以上也可發病。病程長短不一,魚苗短短幾天就可能大面積死亡,成魚發病可達一個月以上。 病狀:該病在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急性敗血癥型及慢性“紅頭病”型。這里主講較為常見的慢 [查看詳情] |
黃顙魚感染鏈球菌,大量死亡 [閱讀率:24505] | 08-09 |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黃顙魚養殖土池,面積6.7畝,水深2米,增氧能力1kW/畝;2017年7月放本地苗10萬尾。2018年6月,黃顙魚開始出現死亡,每天持續死亡。 7月1日,停料。 7月2日,死亡500多斤,當天用6包“速解安”+10包“超維C”; 7月3日,死亡400斤,當天上午繼續用6包“速解安”+10包“超維C”,下午白撞雨天氣,潑灑鹽60斤/畝; 7月4日,死亡突然增加到1500斤,換水,未用藥; 7月5日,死亡1500斤,繼續換水,當天潑灑5包葡萄糖+12包“水中寶”; 7月6日,水溫31℃,用簡易測 [查看詳情] |
隔年雜交黃顙魚大肚子、腹水癥的防治 [閱讀率:24651] | 06-13 |
隔年雜交黃顙魚的病害相對較多,除了初春易爆發爛身、出血等雜癥外,全年都極易發生大肚子、腹水并混合肝膽病的發生。如下圖: [imG]upload/article/a2018061310302426.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61310303033.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61310303681.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61310304085.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61310304992.jpg [查看詳情] |
逆轉黃顙魚惡性療法,對抗生素說不 [閱讀率:21247] | 06-04 |
黃顙魚養殖重鎮如今病害肆虐佛山西樵是典型的黃顙魚養殖重鎮,但養殖模式、養殖技術參差不齊,整體養殖觀念的提升較為緩慢。加之水源稀缺、水質較差,導致許多精養魚塘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一旦到了病害高發季節,損魚情況較為嚴重。當地形成了發病高峰期用抗生素治療、預防的養殖習慣,造成魚體耐藥性增強、防治效果越來越差、用藥劑量越來越高的惡性循環。[imG]upload/article/a2018060422281341.jpg[/imG]解剖顯示,下頜、鰭條基部出血、肝臟充血腫大、腹水2018年黃顙魚養殖行情走低,降低防控成本、增大放養密度成為保障養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密度大造成的養殖難度增加、亂用及濫用藥 [查看詳情] |
藥敏試驗精確診斷黃顙魚關鍵病害 [閱讀率:18408] | 05-28 |
隨著溫度的上升,加上“白撞雨”的頻繁,湖州地區近期黃顙魚病害頻發,嚴重的每天死亡上百斤,甚至有的養殖戶直接干塘。魚病經常發生,問題出在哪里病因分析:一.環境因素 1.天氣悶熱,陰雨頻繁,晝夜溫差過大,導致魚應激反應。 2.隨著溫度升高,有害細菌,蟲害大量滋生,開春沒做好消毒預防工作。 3.底質差,水渾,氨氮、亞硝酸鹽長期偏高。二.人為因素 1.行情低迷,部分養殖戶抱著消極心態:“魚要吃就行”,不底改,不調水,不消毒等希望降低生產成本。 2.投喂量過多,不重視內服保健品,導致肝臟功能病變,魚體質弱。 3.轉塘拉網過程中魚體表受到損傷,未做好消毒工作。病魚癥狀 [查看詳情] |
黃顙魚育苗期的水質培育方案 [閱讀率:18483] | 05-14 |
作者 賴召國黃顙魚魚苗(水花)開口餌料以輪蟲為主,整個育苗期以輪蟲、枝角類、甲殼類、搖蚊幼蟲(紅蟲)等浮游動物為食,到了浮游動物不能滿足其餌料需求時,則需補充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同時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長起來,而黃顙魚苗又不會采食、利用,水體中過剩的藻類等極易因天氣變化、營養元素缺乏等因素導致缺氧、倒藻等現象的發生,從而給魚苗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黃顙魚育苗期的水質要求有兩個重點:1、前期能快速的培育出浮游動物并保持足夠的量;2、在投料后能保持水體的穩定性,盡量使水體保持肥、活、嫩、爽的狀態。一、 培水方案:1、 水花入塘前2天開始培水,用黃金藻源500克/畝.米+益菌生500ml/畝.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小瓜蟲病和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7741] | 05-08 |
因為今年的天氣多變,直接造成了雜交黃顙魚(簡稱“雜黃”)繁殖時間的延遲,直到最近半月時間內,雜黃的繁殖量極速上升,在朋友圈里到處都是銷售雜黃水花的消息。雜交黃顙魚是最近幾年才新起來的一個試用性推廣品種,是由普通黃顙魚母本和瓦氏黃顙魚父本雜交產生的幾乎不可育的后代,因其漲勢快、規格整齊、產量高、存活率高、易捕撈、耐運輸等特性,深受養殖者的喜愛,幾乎取代了普通黃顙魚的養殖規模。雖然雜黃的養殖優勢明顯,但是,基于本身的遺傳特性,它對小瓜蟲病和細菌性特別敏感,這也是后續品種改良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小瓜蟲病小瓜蟲,對于養殖者來說并不陌生,它是一個溫度敏感性感染源,適宜生長溫度在10℃-25℃,個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初春爛身及霉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閱讀率:15881] | 05-01 |
雜交黃顙魚在川渝區域的養殖面積逐步擴大,因其具有肉質好,耐運輸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和魚販的喜愛。但隨著養殖密度、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增加。其中其初春的爛身和傷口繼發感染水霉等病癥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本例的成功防治方案給大家作個參考:魚病發病過程:3月8日筆者接到用戶劉老板的電話稱:所喂養的3~4萬斤雜交黃顙魚發病,剛開始只是有零星的死魚,癥狀以爛身為主,此前用過防治水霉的魚藥產品,不但沒有效果死亡量還在逐漸上升。用戶沒有辦法,積極邀請筆者前往,經現場查驗,外觀癥狀如下: [imG]upload/article/a2018050117462080.jpg[/imG][imG]upload/arti [查看詳情] |
雜交黃顙魚感染小瓜蟲游塘、死亡 [閱讀率:15318] | 04-12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新龍村崔老板一6畝池塘,水深2.5米,4臺1.5kW葉輪增氧機(圖1)。2017年4月7日,放雜交黃顙魚種22萬尾,規格35尾/斤。高溫期晚上開4臺增氧機,白天2臺;低溫期晚上開2臺增氧機,白天1臺。 2017年12月25日,黃顙魚不吃料,崔老板其他塘的黃顙魚僅是慢料(未發生小瓜蟲病的塘)。目前,該塘存塘魚2.3萬斤左右,已經吃料900包,黃顙魚平均規格50g/尾,大規格150g/尾左右。檢測水質指標均正常,以為是水溫低引起魚不吃料,未在意。 2018年1月1日,晴天。晚上6點,客戶打電話反映大量黃顙魚靠邊游塘,當天死亡50多尾。塘口檢測水質指標 [查看詳情] |
葉元土:加工副產物魚溶漿、酶解魚溶漿(粉)對黃顙魚體色的影 [閱讀率:18262] | 04-08 |
黃顙魚隸屬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在中國,黃顙魚是一種優質名貴的經濟魚類,因為市場價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很多地區養殖量逐年增長。[imG]upload/article/a2018040816175719.jpg[/imG]人工養殖條件下黃顙魚的體色易變,會影響商品價值。影響養殖魚類體色的因素很多,飼料色素不足是主要因素之一,水質、疾病、飼料等也能導致黃顙魚體色發生變化。養殖魚類體色變化分為黑色和黃色等鮮艷體色的變化,魚類黑色體色的形成主要依賴于皮膚、鱗片中成熟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分布,以及黑色素顆粒的分布狀態;黃色體色的形成則依賴于類胡蘿卜素、葉黃素等在皮膚、鱗片的含量和分布,魚類不 [查看詳情] |
早春黃顙魚肝腸問題達93.7%,存塘魚沒有你想像中的健康 [閱讀率:14851] | 04-04 |
文 | 圖 常州海大 俞軍 動保經營部 李朋非[b]一、2018年黃顙魚湖州存塘量增幅30-40%[/b]浙江湖州北接太湖,東臨上海、蘇州,南靠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全國黃顙魚養殖主要的核心區域之一。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環保力度的加大,諸多黃顙魚網箱養殖區域(如四川等)實行強制拆除,造成大量未達上市規格的魚被迫出售。對2017年浙江湖州黃顙魚行情造成一定的沖擊(圖1),尤其是對下半年的魚價。同比2016年6-12月份,同規格的黃顙魚價格下跌幅度在6.7~16.4%。行情一度低迷,造成大量已達上市規格的塘口壓塘等待價格。因此,導致現階段同比2017年存塘量增幅30-40%。隨著 [查看詳情] |
早春時節黃顙魚爛皮、出血病預防有妙招 [閱讀率:16443] | 03-07 |
春節過后,水溫逐步回升到10℃以上,養殖戶也逐步開始投喂。最近塘口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1、池塘開始出現死魚,主要為應激出血、爛皮;2、池塘倒藻,如何肥水?3、池塘“水色”很好就是不吃料。以上三類問題是縈繞養殖戶朋友的老問題了,每年早春至少85%的養殖戶都會遇到,直接或間接給養戶帶來經濟損失100-2000元/畝。其實三類問題根源是溶氧問題,知其根本只要做好預防,完全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本文將從目前池塘現狀、帶來影響、如何預防進行簡單闡述。一、早春池塘現狀1、水質狀況——溶氧(檢測數據時間:中午12點45分)[imG]upload/article/a2018030710234313.jpg[/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