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鯽魚”多品種混養模式技術操作指南 [閱讀率:3507] | 07-15 |
作者:郭闖來源: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省大宗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健康養殖創新團隊[imG]upload/article/a2022071516430418.jpg[/imG]1 池塘條件 有進、排水渠,進、排水方便,電力設備齊全、交通便利、陽光充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cm,采用硬質護坡,蓄水水深能達到2.0m-3.0m,池塘面積以10畝-200畝。 增氧設施:10畝以下的池塘,配備1臺3kW的增氧機;10畝-80畝的池塘,每10畝配備1臺3kw的增氧機;80畝-200畝面積的池塘,配備8-10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 投飼設施:30畝以下的 [查看詳情] |
淺談現階段鯽魚養殖的主要品種和營養需求 [閱讀率:2759] | 07-15 |
鯽魚是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屬于較為傳統的養殖品種,味道鮮美且營養價值很高,在市場上深受消費人群的喜愛,其養殖產量占全國淡水魚類養殖總量的12%。我國鯽魚養殖品種在不同地區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東北地區、北方地區以彭澤鯽為主。[imG]upload/article/a2022071516251576.jpg[/imG]彭澤鯽,為鯉科動物,主產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的彭澤湖。具有個體大,(一般個體重250g以上,最大個體6.5kg)、生長速度快(是普通鯽的3倍)、抗逆性強、抗病力強、制種簡單、繁殖率高、含肉率高、蛋白質含量18.28,脂肪含量1.2,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營養價值高。華東地區、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金鯽、鰱和草魚感染鰓霉死亡 [閱讀率:3100] | 06-02 |
[病例640]江蘇省鹽城市三龍鎮一黃金鯽養殖池塘(圖1),面積240畝,平均水深1.5米,本養殖階段增氧機未裝上。2021年3月投放黃金鯽50萬尾(平均規格1200尾/斤)、鳙魚1.6萬尾(平均規格0.9斤/尾)、白鰱1.2萬尾(平均規格0.8斤/尾)、草魚3萬尾(平均規格15尾/斤)。目前黃金鯽平均規格0.8斤/尾,花白鰱3斤/尾,草魚2斤/尾。 2022年3月2日開始發病,每天死黃金鯽約20尾。 3月8日,使用硫醚沙星消毒預防水霉。 3月9日,黃金鯽損魚80尾。 3月11日,黃金鯽死亡126尾。 3月12日,上午10點半使用快速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殺蟲后鯽發生皰疹病毒病大量死亡 [閱讀率:5144] | 03-03 |
[病例625]湖北荊州夾竹園鎮,一口12畝的草魚土塘(圖1),平均水深2.2米,有兩臺3kW的葉輪增氧機。剩余存塘草魚15000斤,鯽魚5000斤,花白鰱若干。草魚規格3-5斤/尾,鯽魚0.3-0.6斤/尾。 2020年10月15-18日,陰雨天氣,氣溫11-18℃,無魚死亡。 10月19日,小雨,氣溫12-23℃,死亡2尾鯽魚。 10月20-25日,陰雨天氣為主,氣溫12-25℃,每天死亡鯽魚從2尾增加到6尾。 10月26日,陰轉晴,15-23℃,死亡10尾鯽魚。帶草魚、鯽魚各1尾到店檢測,發現草魚體表有紅點,寄生少量錨頭蚤,鯽魚無明顯異常癥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黃金鯽感染鯽皰疹病毒 [閱讀率:8886] | 04-15 |
[病例588]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三千畝養殖區有一口黃金鯽(鯉鯽雜交種)養殖塘(圖1),面積120畝,平均水深1.4米,配置4臺1.5kW和4臺3.0kW的葉輪增氧機。2020年3月份投放銀鯽1800尾/畝,規格5尾/斤,6月份銀鯽發生“鰓出血”,搬罾賣魚,沒有清塘。7月4日投放黃金鯽魚苗,規格12尾/斤,放苗密度1600尾/畝。至10月1日魚規格6兩/尾。 10月1日,氣溫22℃,水溫20℃,發現下風口有黃金鯽溜邊。 10月2日,死魚10余尾。 10月3日,死魚10余尾。 10月4日,死魚10余尾,客戶帶魚帶水上店檢測?焖偎|測試盒檢測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水變”后彭澤鯽爛鰓、死亡 [閱讀率:7101] | 04-13 |
[病例587]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金龍漁場一養殖池塘(圖1),面積13畝,平均水深1.5米。2020年4月15日,放養黃金鯽水花30萬尾。5月3日放養彭澤鯽寸片1.4萬尾,鯉魚寸片6千尾,草魚寸片2萬尾,花鰱寸片6千尾,白鰱寸片2千尾。全程投喂配合顆粒飼料。 5月25日,鯉魚苗出現死亡,規格3cm左右,其它魚苗不死,懷疑是病毒病死亡。 5月28日,使用“永樂碘”消毒,死亡量慢慢穩定,但鯉魚苗存活的很少。 11月10日,水溫15℃左右,彭澤鯽有零星死亡,吃料不好,檢測水質指標正常,上午9點溶氧6.8mg/L,池塘下風口有死藻,水色清瘦,使用1桶“藻安生Ⅲ”調水 [查看詳情] |
關于土鯽和良種鯽魚:生存環境可以改變品質,"土”是一種結果 [閱讀率:16765] | 12-08 |
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俗稱:鯽殼(川渝)、鯽拐子(湖北),鯽瓜子(東北),河鯽魚(上海),月鯽仔(廣東),古稱:鰿、鮒、寒鮒。英文名:Goldfish , crucian carp。鯽魚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養殖對象,除了肌間刺多是唯一缺點外,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imG]upload/article/a2020120808574628.jpg[/imG]鯽魚種類的優劣就我們普通人而言,依據生長價值來說,可以直接分為三大類:土鯽類、良種鯽魚類和鯉鯽類。土鯽不肯長,良種鯽魚是現在養殖的主流品種,它和土鯽都是典型意義上的鯽魚,鯉鯽長勢快但賣相差,當然鯉鯽類也屬于良種鯽魚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低溫期鯽魚發生細菌性敗血癥死亡 [閱讀率:11004] | 05-10 |
[病例543]江蘇省鹽城市斗龍地區有一面積150畝的鯽魚養殖池塘,水深1.5米,配有4臺葉輪式增氧機(圖1)。目前存塘成魚18萬斤,規格約1斤/尾,套養少量花白鰱。 2020年3月1日,發現下風口處有鯽魚溜邊、定身。第二天開始出現零星死亡。 3月4日,晴,撈取死魚20尾左右,傍晚客戶帶魚上店檢查,使用水質快速檢測盒測得水質指標:pH值8.8、氨氮0、亞硝酸鹽0。鏡檢藻類以綠藻為主,少量隱藻。肉眼觀察,病魚口部潰爛發紅(圖2),眼球突出,眼周圍出血(圖3),腹部、背鰭、臀鰭等出血發紅(圖4),有的體表潰爛、掉鱗(圖5)。多數病魚表現為肌肉由內向外潰爛,即病灶處鱗片完整, [查看詳情] |
【淡水魚專題】春季鯽魚敗血癥高發,用藥須謹慎 [閱讀率:10521] | 04-29 |
細菌性敗血癥是鯽魚養殖中的主要問題之一,近期溫度回升較快,各地鯽魚養殖池塘已陸續出現發病死亡的情況,范圍廣,危害大,且病程長,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所以,在平時養殖過程中盡量做好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對養殖造成嚴重影響。下面總結一些鯽魚春季敗血癥的流行情況及處理時的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一、癥狀及流行情況該病主要是由氣單胞菌屬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有嗜水氣單胞菌、維氏氣單胞菌、殺鮭氣單胞菌等。病魚主要表現為活力弱,厭食,病魚體表出血,鱗片脫落,嘴部、眼部、鰓蓋、腹部、魚鰭基部等部位出血發紅,突眼,爛鰓,肛門紅腫,解剖內臟可見充血、出血,腸道發紅。有的病魚體表潰爛。越冬時發病較少,開春水溫回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殺蟲后誘發鯽魚皰疹病毒病大量死亡 [閱讀率:9881] | 04-23 |
[病例541]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前衛村有一養殖土塘,主養脆肉草魚,套養鳙魚、鯽魚,面積12畝,水深2米,配備5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和1臺1.5kW水車式增氧機(圖1)。目前存塘草魚3萬斤,規格15斤/尾;鳙魚3000斤,規格8斤/尾;鯽魚9000斤,規格0.6斤/尾。 2020年2月20日,陰天,氣溫14-22℃,拉網賣魚,抓魚時發現多數草魚鰭條發紅,影響出售,遂將魚全部放回魚塘,當天下午使用“福地安Ⅱ”6瓶。 2月21日,多云,氣溫13-25℃,使用6瓶“倍力滅”消毒,預防體表傷口感染細菌。 2月23日,多云,氣溫16-25℃,水溫22-25℃,客戶 [查看詳情] |
比鯽魚出血病危害更大的是鯽魚藥物中毒 [閱讀率:20719] | 07-01 |
如今鯽魚成了風險很大的養殖品種,而寄生蟲一直是鯽魚養殖的重要病害。鯽魚易感染孢子蟲、車輪蟲、斜管蟲、錨頭蚤,其中以孢子蟲、斜管蟲危害較大。一、引起鯽魚中毒的原因魚類寄生蟲類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迫使養殖戶不斷加大劑量使用殺蟲藥物,長期形成的所謂傳統用藥觀念仍然被多數養殖者采納,選擇使用直接用農藥、原料藥或者各種自配合劑殺蟲,以追求殺蟲效果。藥物毒性大加上用量把握不準,往往造成魚類中毒。從接觸魚類中毒病例中,其中少數鰱魚、草魚中毒,其余全為鯽魚中毒,且死亡數量都比較大。鰱魚多為阿維菌素局部濃度過高引起,草魚多為使用敵百蟲引起,這兩種相對易控制,不大會造成過多損失。而鯽魚出現中毒在采取適當措施后雖有 [查看詳情] |
鯽魚亂象---鯽魚品種讓人眼花繚亂! [閱讀率:24814] | 06-15 |
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鯽魚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鯽魚的適應性非常強,易飼養,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強堿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鯽魚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養殖對象,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也極高。近20年來鯽魚養殖業發展迅速,鯽魚養殖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即在淡水魚類中要數鯽魚所衍生的品種最多,生物學特性(指外形)呈現多樣化,讓人眼花繚亂,因鯽魚的種類繁多,比起家畜家禽來,選擇品種常常會讓養殖戶無所適從。 我國的鯽魚已知有兩個種(鯽和黑鯽)和一個亞種(銀鯽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低溫期黃金鯽鰓霉病死亡 [閱讀率:19806] | 04-25 |
[病例498]江蘇省鹽城市黃沙河鎮一黃金鯽養殖池塘,面積150畝,平均水深1.8米,配備9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見圖1)。2018年4月一次性放黃金鯽25萬尾(平均規格1.2斤/尾)、草魚2萬尾(平均規格3斤/尾)、鳙魚2000尾(平均規格4斤/尾)、白鰱4000尾(平均規格4斤/尾)。目前養殖的黃金鯽平均規格2斤/尾。 2019年2月5日開始發病,發病后每天死黃金鯽20尾左右,未用藥,約一周后死亡量下降,每天死黃金鯽1~2尾。 3月20日,池塘又出現大量黃金鯽死亡的情況,當天死黃金鯽50尾。 3月21~28日,每天死黃金鯽60~70尾。 3 [查看詳情] |
棘手!鯽魚鰓出血即將暴發,這里有份鰓出血防控標準! [閱讀率:31994] | 04-08 |
[b]鹽城地區的養殖現狀分析[/b]1.養殖現狀據統計,近十年,全國鯽魚產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6年我國鯽魚產量為348.02萬噸,占全國大宗淡水魚總產量的13.38%,鯽魚已成為中國百姓最常消費的水產品之一。鯽魚的養殖分布在江蘇、湖北、江西、安徽、山東、 廣東、四川、遼寧、湖南、浙江等省,江蘇是鯽魚的主產地,養殖面積在80萬畝以上,2016年鯽魚產量63.93萬噸,位居全國之首!叭珖a魚看江蘇,江蘇鯽魚看鹽城”,鹽城因地域養殖環境好,適合鯽魚的養殖,產量大、規格大,因此,鯽魚也成為了鹽城的一張名片。鹽城的鯽魚養殖主要集中在大豐、東臺、鹽都、建湖、射陽、濱海、響水等地,其他主養區域分布在 [查看詳情] |
一例鯽魚細菌性敗血癥的治療 [閱讀率:28360] | 12-27 |
2018年10月22日,接市農委農經科保險出勤電話,反映云陽街道東馬場村養殖戶胡金鎖31畝池塘死魚。丹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與人保公司丹陽支公司人員鄉鎮網點人員一起到現場勘查,經實地調查了解,發現這些養殖塘的魚類發病前期吃食減少,隨即死魚數量日益增加,死魚品種主要是鯽魚,F場檢查發現病魚口腔、頭部、眼眶、鰓蓋表皮和鰭條基部充血,鰓淤血或蒼白,死魚體表各部位充血加劇,眼球突出,肛門紅腫。據與養殖戶細談,養殖戶前期調運蘇北地區鯽魚,身體擦傷,而且塘口淤泥深厚,水質老化。在現場指導養殖戶做好治療措施,監督養殖戶對病死魚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至10月25日,經持續調查勘查,累計死亡數量1845公斤。魚病診 [查看詳情] |
論文解讀:鎘對異育銀鯽腸道微生物的積累、組織病理學及影響 [閱讀率:26267] | 12-13 |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來自Fish Physiol Biochem的文章:鎘對異育銀鯽腸道微生物的積累、組織病理學及影響,文章引用信息如下:[imG]upload/article/a2018121323441647.jpg[/imG]人類通過日常飲食接觸重金屬。重金屬鎘(Cd)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和環境污染物,因為它會對生物體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導致某些組織的病理狀況,特別是魚,因為它們無法逃離水環境,因此很容易吸收溶解的Cd。 魚被認為是一種高營養的食物來源,提供高價值的蛋白質和幾種必需的脂肪酸,對人類發展和持續健康至關重要。Cd可被人類同化,并與各種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有關。 因此,本研究的目 [查看詳情] |
異育銀鯽魚種“白肝白鰓”的處理 [閱讀率:31052] | 10-25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海北養殖公司一口異育銀鯽魚種養殖塘,平底塘,面積90畝,四面環溝,4臺增氧機(圖1)。2018年5月15日放異育銀鯽水花200萬尾。 7月13日,外潑環烷酸銅+復合碘。 7月15-20日,內服防孢子蟲藥料,未消毒保肝。 7月22日,天氣晴,水溫33℃,塘主帶魚上店檢測,反映魚上臺不好,吃料差(圖2),時斷時續,有零星死亡;檢查銀鯽鰓發白、爛鰓(圖3)、肝臟變黃發白(圖4)或微紅發白(圖5),腸道無食(如圖4、5)。初步診斷為銀鯽“白肝白鰓”癥。建議內服保肝藥,每天減料20%,同時配合消毒。 7月24-28日,內服保肝藥料 [查看詳情] |
常被誤診的鯽魚肝膽病---彌散性水腫 [閱讀率:32249] | 09-10 |
經常有養殖戶反饋說死鯽魚,有時發來的圖片,明顯的可以看到體表鱗片松動癥狀,遇到這種情況,通常都會考慮細菌性疾病,或是底質酸化,但有些時候,通過解剖還會發現其他原因,也會引起死鯽魚,比如鯽魚肝臟的彌散性水腫。肝膽類疾病,在草魚上容易發生,大家都很好理解,因為草魚是吃草的,改來投喂高蛋白的飼料,容易因為能量過剩,引起的肝膽綜合癥。但鯽魚屬雜食性的,本身就適宜30-36個蛋白的飼料,怎么還會得肝膽類疾病呢?其實很多人過多的去關注了飼料蛋白,而沒有去關注營養均衡,營養不均衡才是導致肝膽類疾病的重要原因。除了飼料,對鯽魚來說,還有就是有毒物質的攝入,比如有毒的藻類,底部污泥或有機物。鯽魚屬雜食性,當飼 [查看詳情] |
水產良種白金豐產鯽的特點及其養殖模式 [閱讀率:36335] | 07-18 |
[imG]upload/article/a2018071816083994.jpg[/imG]鯽魚是常見淡水魚,其開發利用的歷史非常悠久,是傳統大宗淡水池塘養殖魚類品種,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當家魚。鯽魚除了諸多天然的原種、地方種之外還有一大批人工選育出來的良種,其中之一就是豐產鯽。豐產鯽又名百花鯽,其體色偏淡,外形勻稱、優美,與東北銀鯽的體形相似,體背介于彭澤鯽和高背鯽之間,肉質結實,味道鮮美、甘甜,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白金豐產鯽是豐產鯽中的新品,它是由佛山市梁氏水產種業集團旗下的三水白金水產種苗有限公司與華南師范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以彭澤鯽(♀)×尖鰭鯉(♂)為親 [查看詳情] |
市場行情低迷,看養魚達人如何做到收獲高收益的 [閱讀率:56751] | 07-12 |
2018上半年鯽魚行情較低迷,成魚反季節銷售使養殖戶處于虧損的邊緣,調整養殖模式,賣熱水魚迫在眉睫:鯽魚快大高產高效模式,早賣魚搶高價,降低養戶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戶養殖效益。[b]如何成為養魚達人?[/b]在市場低迷時期,有一位養殖戶仍在盈利,他就是來自高郵市沙堰的養魚達人——陳老板,在當地的影響力比較大,已從事養魚多年,善于總結、樂于接受新觀念,對于養殖很有自己的一套![imG]upload/article/a2018071217491526.jpg[/imG]陳老板2個塘口(東塘53畝、西塘32畝)合計水面85畝、全程使用膨化料養殖鯽魚,至今已經第三個年頭了!澳華膨化魚料選用優質原料、進 [查看詳情] |
春夏交替常見病之鯽鰓細菌性出血癥 [閱讀率:39569] | 06-29 |
春夏交替常見病之鯽鰓細菌性出血癥 1、疾病簡介:該病在22℃以上高溫季節時呈暴發狀態,超過30℃時病害有所緩解。底質淤泥過多,水體缺氧,水體環境惡化,氨氮、亞銷酸鹽、硫化氫等指標過高,都會誘發該病發生。2、常見癥狀: 發病初期鯽魚鰓下部和頜部出現紅點,并隨著病情加重向腹部蔓延(如圖1)。當魚體表面有血絲溢出時鯽魚開始死亡。解剖發現腹部有淡黃色腹水或紅色渾濁腹水溢出,肝臟糜爛,脾臟、腎臟腫大。在發病前中期不影響攝食。[imG]upload/article/a2018062917503534.jpg[/imG]圖1 3、案例分享: ① 5月4日中江縣尹**處隨機打 [查看詳情] |
【案例分享】外用硫酸銅后鯽魚浮頭死亡 [閱讀率:30675] | 06-14 |
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洋汊村一口鯽魚魚苗養殖池塘(圖1),面積6畝,水深1.2米,一臺葉輪增氧機。準備2018年5月17日拉網轉到大塘。[imG]upload/article/a2018061418484192.jpg[/imG]圖1 發病池塘14日,水色濃綠,使用硫酸銅5斤。15日,陰天,水色濃綠,但下風口飄有一層死藻。 16日晚上,水色變淡,下一夜的雨。17日早上,小雨,水色變渾,發現鯽魚苗大量浮頭(圖2),頭部發黑(圖3),已死亡300多斤。早上5點半,測溶氧0.05mg/L,氨氮0.4mg/L,亞硝酸鹽0.2 mg/L,使用2袋“速解安1kg”+3袋“激活500g”,用過后仍有魚浮頭, [查看詳情] |
異育銀鯽水花到夏花小片的培育管理 [閱讀率:30640] | 06-04 |
一、水質管理魚苗下塘前10天左右要進好水,水位保持在80厘米左右,水位不宜太淺,如果水位過淺水質的穩定性較差容易轉水,陽光直射容易導致底泥小氣泡溢出不利漂花,進好水后進行水體消毒工作,可以選擇通威菌毒寧全塘潑灑,每瓶用1~2畝·米水體,菌毒寧性質溫和,毒性低可以有效殺滅水體種的弧菌、愛德華細菌、嗜水氣單胞菌等。消毒三天后進行肥水,我們都知道“養魚先養水”,培育一塘好水對漂花成敗顯得更為重要。選擇使用全溶速溶、在低溫情況下迅速肥水培藻的肥水套餐,通常用通威黃金肽(每畝米2公斤)+通威培藻素(每畝米1公斤)+磷太好(每畝米0.2公斤),一周左右水色達到褐色或者油綠色,水的透明度維持在20-25厘 [查看詳情] |
2018年鯽魚鰓出血病防治技術要點 [閱讀率:27446] | 05-12 |
作者 謝理 劉炬隨著5月水溫上升,魚類各種疾病開始爆發。蘇南陳老板魚塘里的鯽魚在10天前開始死亡,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控制病情,死亡量超過了2萬斤。病魚送無錫通威實驗室進行診斷,病魚體表出血,尤其是魚體腹部、鰓蓋和鰭條基部出血嚴重,解剖發現病魚魚鰾上有明顯的出血點。通過細菌分離培養,結合塘口發病情況,初步判斷為鯽魚鰓出血與細菌混合感染。[imG]upload/article/a2018051215514224.jpg[/imG]鰓出血病是近幾年鯽魚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針對鯽魚鰓出血病的特效藥,對于該病應該以防為主,治療為輔。建議如下:預防措施:1、高發季 [查看詳情] |
開春鯽魚怎么養 | 鹽城海大技術方案,助您贏在起跑線上 [閱讀率:26107] | 02-27 |
文 | 圖 鹽城海大 曹峰、蒲金成2018年2月19日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節氣特點-表示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氣溫忽冷忽熱變化不定,上下層水溫變化大,返底造成水體有機質增加,藻類匱乏,細菌、寄生蟲等致病生物隨之繁殖并且經過越冬后魚的體質偏弱,這一系列原因綜合導致魚開口不好或者攝食不旺,魚兒身上潛在的一些病因也會逐漸放大。俗話說“一年之際在于春”,開春階段池塘的有效管理直接決定著一整年的養殖成敗,因此開春階段盡早做好預防工作,提前提升水體肥度、恢復魚體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對于防控鯽魚當前的疥瘡、水霉、鰓霉等疾病,促進花白鰱生長及緩解4-6月份的鯽魚新三病、寄生蟲病均有重大意義。鑒于此,鹽城 [查看詳情] |
畝利潤超5000的鯽魚新品種是這樣養的 [閱讀率:30886] | 12-07 |
2016年在筆者的指導下,福建寧化縣云農技現代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異育銀鯽“中科3 號”池塘高產健康養殖試驗,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F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一、材料與方法1.試驗時間和地點本試驗于2016年1-12月在福建寧化縣云農技現代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內進行。2.池塘條件試驗塘為2013年建的標準化商品魚池塘,面積10畝。呈長方形,背風向陽,東西走向。水源充沛、清新無污染,水質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水深常年保持在2.6米、透明度為30~35厘米,保水保肥,塘底壤土疏松通透、平整略向排水口傾斜;實行進排水分流。試驗塘配備一臺微孔增氧機(按鼓風機功率0.3千瓦/畝配置,放置15個 [查看詳情] |
淇河鯽魚養殖方法不復雜,畝利潤輕松過4500元 [閱讀率:29994] | 10-26 |
2016年,安陽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高效養殖示范基地進行池塘健康養殖淇河鯽魚試驗,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F將養殖情況介紹如下。一、材料與方法1.池塘條件試驗池塘一口,面積8畝,池深2.5米,水深1.5~2米。池塘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底平坦,不滲不漏,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池塘配備有自動投餌機和功率為3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各一臺。2.清塘施肥魚種下塘前半月,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清塘消毒,用量約150千克/畝,兌水后全池潑灑。魚池清塘后3~5天將池塘注水至1米深,然后施發酵過的豬牛糞等有機肥500千克/畝左右,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3.魚種放養2016年3月5 [查看詳情] |
咋回事?無論鯽魚精養池或混養池,塘口死魚竟高達2-3萬條 [閱讀率:29858] | 08-19 |
廣州德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黃耀鋒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林華劍最近兩三個月,在佛山養殖區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加州鱸池塘混養的鯽魚或精養池塘的鯽魚,不管是兩三公分還是十來公分都發病嚴重;祓B的塘口每天死亡兩三百條鯽魚很常見,精養池塘的鯽魚有部分塘口發病更嚴重,每天死亡兩三萬條兩三公分的鯽魚苗種也不新奇。發病癥狀:發病鯽魚明顯厭食,體色發黑消瘦、離群獨游、趴邊、呼吸急促。檢查多口池塘瀕死魚,部分發病魚眼睛充血突出,發病魚最典型癥狀是喉嚨部位都有大塊的包囊膿腫物,有部分魚喉嚨膿腫、發紅充血嚴重出現細菌繼發感染癥狀。[imG]upload/article/a2017081922140275. [查看詳情] |
兩湖地區鯽魚死亡分析報告:扁彎口吸蟲的破壞力很大 [閱讀率:45837] | 08-17 |
最近在華中跑塘口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鯽魚死亡情況,很多養殖老板在相關技術人員的建議下,雖然進行了殺蟲消毒,解毒改底,內服藥等措施,但效果不明顯,有的池塘甚至全軍覆滅,筆者通過判斷發現這種魚以感染扁彎口吸蟲的情況比較多,特將此病的情況,總結如下:一、扁彎口吸蟲簡介扁彎口吸蟲是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吸蟲目、彎口科、彎口屬的一種。扁彎口吸蟲病是由寄生于魚類鰓部、鰓蓋內側及肌肉里的吸蟲的囊蚴引起的疾病,可感染草魚、鯽魚等鯉科魚類,對于魚苗及魚種有一定的危害,一旦感染會造成較大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滅。當感染扁彎口吸蟲的鳥類在啄食魚蝦時,卵便可排至水中。中間寄主為螺,毛蚴鉆進螺后,在外套膜上發育為胞蚴,最后 [查看詳情] |
高溫期間鯽魚養殖管理三件事 [閱讀率:24844] | 07-24 |
撰稿:鹽城澳華/顧偉江蘇的鯽魚養殖面積在80萬畝左右,產量約46萬噸,其中鹽城地區(大豐、射陽、濱海等)養殖面積占整個江蘇省鯽魚養殖面積的60%以上,為鯽魚精養集中區域。[imG]upload/article/a2017072422012073.jpg[/imG]七月下旬至八月份,江蘇鹽城地區進入三伏天氣,持續40天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到在39℃以上,較高的水溫對于鯽魚的生長非常不利(最適生長溫度25-28℃),長期的高溫應激,導致鯽魚餌料利用率降低,抵抗力下降,容易爆發病害,造成經濟損失。建議做好以下幾點,健康安全的渡過高溫期。[imG]upload/article/201707242201 [查看詳情] |
異育銀鯽氣泡病“游邊” [閱讀率:23749] | 06-15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一異育銀鯽成魚養殖池塘,面積180畝,水深1.1米,未安裝增氧機(圖1)。2017年4月2日投放異育銀鯽魚種1600尾/畝,規格80克/尾;花鰱70尾/畝,規格350克/尾;白鰱50尾/畝,規格350克/尾。 4月11日開始升溫,當天最高氣溫18℃,連續6天晴天,且持續升溫至27℃。 4月13日下午,天氣晴,水溫21℃,施碳酸氫銨600斤、磷肥300斤。 4月16日傍晚出現大霧天氣,并伴有強風,一小時內溫度驟降6℃。 4月17日上午11點,晴,水溫22℃。池塘水呈濃綠色(圖2),哈希溶氧儀測得水體溶氧21.4mg/L、飽和度245 [查看詳情] |
【凱哥侃魚】詳細剖析鯽魚大紅鰓,不同階段癥狀不同,防治方法 [閱讀率:26510] | 06-01 |
文 | 圖 泰州海大 王凱華東作為鯽魚主養區域,有多年的鯽魚養殖經驗積累,但最近幾年受病害侵襲,嚴重制約鯽魚養殖發展,也讓這條魚越來越難養。調研發現近兩年鯽魚主養區約90%的塘口暴發了鯽魚鰓出血病、大紅鰓,導致鯽魚產量銳減。2017年進入5月份以來,江蘇地區的鯽魚疾病開始暴發,再第一波5月初到5月中的疾病中大部分,并非大家所擔心的“大紅鰓”、“鰓出血”,具體詳見筆者的文章《談虎色變不可為,鯽魚疾病不可都讓“大紅鰓”、“鰓出血”背鍋》。進入5月20號左右,蘇中區域大紅鰓開始全面爆發,在實地走訪中發現,雖然大紅鰓在區域已經有6年發病史,但是大部分客戶認知依然不清晰,防治措施比較盲目。本文針對大 [查看詳情] |
鯽魚肝膽綜合癥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22446] | 06-01 |
一、防治控制措施1、科學設計配方,合理應用生物活性物質2、選用優質原料,防止飼料變質3、科學使用飼料4、其他:加強水環境管理,定期換水,保證水體溫度和pH等正常穩定;定期采用百樂得+本草益生素進行水質凈化處理,有效降解水體中的氨、亞硝酸、硫化氫等物質;百樂得作為一種植物酸,具有能吸附絡合作用,在養殖水體中潑灑百樂得可以達到調節凈化水環境的目的5、定期投喂或料臺潑灑解毒、保肝的中藥,如 果根素+肝胰康二、治療方案1、減少投餌量和投餌次數,全池潑灑解毒、排毒保肝藥物,百樂得+果根素2、全池潑灑香連溶液進行水體消毒,減少細菌感染的危害;死亡嚴重時配合碘制劑連用兩天。3、內服:果根素+芪黃素+天清素 [查看詳情] |
鯽魚塘口價高漲,養殖要防控好感染率及死亡率高的黏孢子蟲病 [閱讀率:22155] | 05-27 |
文/圖 鹽城海大生物飼料有限公司 曹峰筆者認為黏孢子蟲病的防控需針對流行中的關鍵和薄弱環節,結合藥物防治的方法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對黏孢子蟲種群生態學,提出魚類黏孢子蟲病的綜合防治要點,供大家參考。鯽魚黏孢子蟲病是發生于異育銀鯽的一種常見的、嚴重的寄生蟲疾病,主要危害鯽魚魚種和成魚。常發生見于5-7月及9-10月。黏孢子蟲屬黏體動物(Myxozoans),黏體動物是一類以無脊椎動物和水生脊椎動物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異化的后生動物寄生蟲,一般寄生于宿主細胞外,或組織寄生,或腔寄生;組織寄生時,營養體通常位于宿主細胞間,直至發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內發育成熟。[imG]upload/article/ [查看詳情] |
談虎色變不可為,鯽魚疾病不可都讓“大紅鰓、鰓出血”背鍋 [閱讀率:17282] | 05-22 |
文/圖 泰州海大 王凱近兩年鯽魚行情的一路飆升,鯽魚養殖從華東特色轉變為全國開花的趨勢,華中、華南在鯽魚放養量、規格、產量的需求葉越來越高,部分區域甚至出現鯽魚主養模式。進入5月,溫度持續升高,鯽魚疾病陸續爆發,不論華東傳統養殖主戰區,還是華中和華南的新興區域,我們都需要對于鯽魚疾病理解清晰,才能避免疫情損失,抓住好行情下的高利潤。實際中,一旦鯽魚的發病,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大紅鰓、鰓出血,談虎色變,盲目用藥或不敢用藥,導致延誤最佳治療期,帶來魚類的大量死亡。本文針對5月份第一波鯽魚死亡進行剖析,闡述鯽魚主養區域目前存在問題。死亡時間段:5月初—5月15日死亡癥狀:[imG]upload/ar [查看詳情] |
鯽魚黏孢子蟲發病規律大剖析,這個節點預防效果最佳 [閱讀率:21674] | 05-15 |
文 | 圖 鹽城海大 曹峰 一、鯽魚黏孢子蟲簡介鯽魚黏孢子蟲病,是異育銀鯽一種嚴重的寄生蟲疾病,主要危害鯽魚魚種和成魚,常見于5-7月及9-10月。黏孢子蟲屬黏體動物(Myxozoans),黏體動物是一類以無脊椎動物和水生脊椎動物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異化的后生動物寄生蟲,一般寄生于宿主細胞外,或組織寄生,或腔寄生;組織寄生時,營養體通常位于宿主細胞間,直至發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內發育成熟。同一種黏體動物對不同宿主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或宿主特異性,同一種黏體動物寄生于同一宿主不同部位引起宿主病理變化也有很大差異,即黏體動物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與組織向性。[imG]upload/article/ [查看詳情] |
【凱哥侃魚】鯽魚鰓出血病知多少,決定魚值多少 [閱讀率:15946] | 05-10 |
文 | 圖 泰州海大 王凱鯽魚行情走高如何做好防病同時促進生長進入2017,鯽魚行情一路走高,8兩鯽魚目前已經達到9元/斤,鯽魚養殖進入連續兩年的黃金期。在行情一路飆升的過程中,大部分老板都希望通過高檔料、高投喂提升鯽魚規格,抓魚價提效益,但受迫于環境和疾病壓力,目前投餌率遠低于正常水平。如何在做好防病同時促進生長?成為鯽魚養殖當下迫切關注難題。特別是進入5月份,氣溫穩定上升,水溫穩定在22-30℃,是鯽魚生長的黃金生長期,也是鯽魚養殖防控的關鍵節點。此階段任何鯽魚的死亡都讓人聯想到鰓出血,草木皆兵,利好行情和疾病困惑間長期維持在魚與熊掌的關系,難以兼得。而我們自身對于鰓出血了解有多少呢? [查看詳情] |
鯽魚價格堅挺,養殖戶如何快速養好一塘鯽魚? [閱讀率:9449] | 04-25 |
一、池塘條件養殖池塘應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周邊無污染源,無高大建筑及其它遮擋物,水面光照時間長,受風面積大,電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地方。面積以10畝左右為宜,埂寬應達2.5米以上,坡比為l:2.5~3.0,水深為1.5~2.0米,土質以粘壤土為佳,池底基本平坦。養殖塘口應配有增氧機、抽水機、投飼機、拖網、小船等生產設備及用具。二、清塘施肥冬季排干池水,清除池內雜草、雜物及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連續白天曝曬、夜間冰凍池底15個晝夜以上。于魚種放養前7~10天注水80~100厘米,使用生石灰帶水清塘,用量為120~150千克∕畝,以殺滅病原體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待清塘藥性消 [查看詳情] |
春節鯽魚鰓霉病特征及防治建議 [閱讀率:10226] | 04-14 |
專家組近期在走訪過程中接到金港鎮三角村水產養殖示范戶陳良榮來電反映池塘養殖鯽魚死亡,后到現場進行診斷,確診為鯽魚鰓霉病,予以防治建議,現將措施總結如下供參考。一、鯽魚鰓霉病特征患鰓霉病的病魚失去食欲,呼吸困難,游動緩慢,鰓上粘液較多,鰓上出現點狀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點,呈現花鰓。病重時高度貧血,整個鰓呈花青色。二、鯽魚鰓霉病流行特點多地均有流行,感染對象包括草魚、青魚、鯽魚、黃顙魚等,并以鯪魚苗最敏感。流行季節為水溫較高的5~10月份,尤以5~7月為發病高峰期。特別是水中有機質含量高時,容易爆發,可在數天內引起病魚大量死亡。通過孢子和鰓直接接觸感染。三、常用診斷措施主要是通過現場查看、魚體檢 [查看詳情] |
一例鯽魚鰓出血病防控過程的啟示 [閱讀率:8655] | 04-02 |
江蘇鎮江市丹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陳佳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潘良坤 鯽魚養殖是近幾年江蘇水產養殖的熱議話題,主要是因為鯽魚出現了鯉皰疹病毒引起鰓出血病后養殖難度加大;又因前幾年水產養殖狀況不景氣,養殖品種轉換較難等諸多因素影響。但是隨著國家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減少大水體及河道的圍網、網箱的養殖,池塘養殖(尤其是鯽魚)又有良好的勢頭。只要有養殖就會有病害,鯽魚養殖過程中的鰓出血病就有發生的可能性。下面筆者就2016年8月經歷的一次鯽魚鰓出血病防控過程談談對“鯉皰疹病毒”引起鯽魚鰓出血病的觀點。 2016年的8月6日,接到一養殖戶的電話說,他家的鯽魚精養池塘(約80畝) [查看詳情] |
鯽魚春季發病經典案例分享 [閱讀率:10085] | 03-30 |
案例背景養殖戶陳偉,湖南大通湖區南灣湖,養殖水面8畝,水深2米,存塘4兩到8兩的鯽魚兩萬尾。案例經過3月20日給我打電話和發微信說鯽魚每天死20多尾,已死了一個星期,現場檢查死魚癥狀:有的魚身體發紅,有的魚身體出現機械損傷且出現水霉病,有的魚鰓出現暗紅且出血,有的魚出現鰓霉,有的魚下頜出現紅腫傷口甚至有穿孔現象,魚普遍有豎鱗現象(見圖片),經測水,氨氮稍微偏高,pH、亞鹽正常,不過水體發黑,透明度低。[imG]upload/article/a2017033020231021.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7033020231378.jpg[/imG][imG]u [查看詳情] |
老司機教你如何喂好鯽魚草魚第一口料 [閱讀率:11923] | 03-20 |
老司機教你如何喂好第一口料-------澳華馴化料,健康從春天開始咋暖還寒,春風伊起,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后,春天已然悄悄的來臨了。對于我們養殖行業來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萬物復蘇,我們池塘的魚兒也到處游動,開始尋覓食物了。然而,由于魚類在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后,會出現掉膘,腸道萎縮,肝臟亞健康,發病率高等不良情況。[imG]upload/article/a2017032021561230.jpg[/imG]掉膘的鯽魚,體型瘦長,膚色偏暗[imG]upload/article/2017032021581432.jpg[/imG]腸道畸形,后腸充滿淤泥[imG]upload/article/20 [查看詳情] |
鯽魚養殖過程中四種常見病的用藥方案 [閱讀率:29345] | 02-27 |
雖然鯽魚的抗病能力比較強,但是在養殖鯽魚的過程中,鯽魚還是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疾病。那么,鯽魚常見病有哪些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imG]upload/article/2017022712061541.jpg[/imG]一、鯽鰓出血病,學名異育銀鯽皰疹病毒。–YH)。近年來,該病在全國各地暴發頻繁,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流行條件 異育銀鯽鰓出血病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6月、8-10月,流行的適宜水溫一般為15~28℃。該病主要發生在異育銀鯽養殖密度較高的池塘,套養池塘發病幾率較小,且病毒僅對異育銀鯽起作用,對混養的其他魚類沒有致病性。該病一般潛伏期兩周左 [查看詳情] |
有圖有真相:看異育銀鯽“鰓出血病”的癥狀變化 [閱讀率:11087] | 02-08 |
異育銀鯽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魚類育種專家于197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種鯽魚養殖新對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發育的方正銀鯽為母本,以興國紅鯉為父本,經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異育銀鯽具有生長快、個體大、抗逆性強等特點,是淡水養殖的重要品種之一,尤其在江蘇沿海灘涂的淡水池塘養殖中起到主導作用。但是,近年來異育銀鯽的“鰓出血病”暴發,養殖經濟效益下滑,因此,異育銀鯽的養殖面積在逐年減少。異育銀鯽“鰓出血病”在江蘇地區最早出現在2009年的9月初。當時在鹽城地區的射陽某養殖公司的一口池塘出現了死魚現象,養殖戶按照細菌性暴發出血病的防控方法(外用消毒劑結合內服抗生素)加以防控。但是采取措施后,不 [查看詳情] |
低溫期謹防鯽魚“體表潰爛” [閱讀率:18774] | 01-01 |
云南楚雄一塘壩,65畝,水深2米。配合飼料精養鯉魚、草魚、鯽魚商品魚,套養少量花白鰱。全年投喂,輪捕輪放,在食臺用搬網捕大留小,從不干塘、清塘。本塘壩的水色從年初以來一直濃綠,2011年3月6日上午透明度約20厘米,水溫15℃。[imG]upload/article/a2017010118085224.jpg[/imG]過程2010年9月放入購買的鯽魚苗,規格2.5克/尾,個別魚苗體表有小塊紅斑。2010年11月捕撈選魚時發現9月份放入的小鯽魚有嚴重的體表潰爛,而原塘的大規格鯽魚沒有。2011年2月12日捕撈選魚時發現不僅去年9月放的小鯽魚體表潰爛嚴重,原塘的大鯽魚也感染上了體表潰爛病,但大 [查看詳情] |
鯽魚怎么養,鯽魚養殖的技術 [閱讀率:66830] | 12-1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6121515152429.jpg[/imG][/center]鯽魚(學名:Carassius auratus,簡稱鯽,俗名鯽瓜子、月鯽仔、土鯽、細頭、鮒魚、寒鮒)在歐亞地區為常見淡水魚,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鯽屬的其中一種魚類。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肉營養價值很高。[b]鯽魚的營養成分[/b]熱量108(千卡)、脂肪2.7(克)、蛋白質17.1(克)、碳水化合物3.8(克)、膳食纖維0(克)、硫胺素0.04(毫克)、鈣79(毫克)、核黃素0.09(毫克)、鎂41(毫克)、煙酸2.5(毫克) [查看詳情] |
鯽魚養殖成本和利潤 [閱讀率:42696] | 12-14 |
近兩年,鯽魚價格普遍回暖,價格接近歷史最高點。這里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鯽魚主產區鯽魚大紅鰓病沒有有效的治療和防控措施,造成主產區的鯽魚養成率低,鯽魚又是傳統的消費品種,需求量很大,進而推動鯽魚價格上漲。[center][imG]upload/article/2016121418194084.jpg[/imG][/center]鯽魚養殖的主要成本組成:池塘租金、苗種、飼料、漁藥動保、水電等。池塘租金:各地各不相同,價格在600~2000元一畝不等。鯽魚苗:一般在0.08元~0.11元/尾,按照鯽魚1000-1300尾/畝的養殖密度計算,每畝苗種的投入費用在80~143元。飼料:根據飼料的品質不同 [查看詳情] |
關于開春一例鯽魚真菌病及腦孢蟲病 [閱讀率:8407] | 11-30 |
前段時間,一網友打來電話說自家鯽魚水霉菌感染,用了藥店里的真菌類藥品,鯽魚還有死亡,水色較濃。因離對方池塘比較遠,沒有到塘口看,當時第一反映為水霉病挺好治的呀,是農戶買的藥不對或過水濃引起的?所以建義農戶來店里購買了二氧化氯與硫醚沙星,分二次用下去。幾天過后,農戶又來電說,鯽魚死亡控制了,死亡數量不多出來了,且一直保持每天百多條的死亡。我想不對呀,鯽魚死亡應該控制到一條沒有呀,怎會沒少下來?于是我在第二天立即開車到塘口,發現的現像與農戶反映來的有明顯出入,池中死鯽魚外表看有脫磷,紅斑,水霉,立磷,眼突,且眼珠下有一條紅出面,打開頭任何一條魚頭有明顯的孢蟲。哪是明顯的鯽魚腦孢蟲病,己經沒任何藥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