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春季攝食生長期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閱讀率:218] | 03-15 |
春季萬物復蘇不負春光,春季是海參攝食時間最長、生長最快、銷量最好的時期。正因為這樣,海參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容易被忽視,導致海參在關鍵時期并沒有增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有哪些常見問題,并制定處理方案。問題一:腸炎 海參腸炎是一個常見性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大問題,這主要跟它的養殖模式有關,海參為粗養模式,魚、蝦為精養模式,所以腸道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因此腸炎影響海參生長的問題比比皆是。海參腸炎問題表現為:打彎、拖便、發硬,出現這些問題之后,需要注意調理。。 打彎,這是海參出現腸炎最顯著的癥狀表現,拖便,主要是飼料蛋白過高,海參難消化,特別是長草的圈,化冰后就能看到草上有海參拖便現象。 [查看詳情] |
楊紅生:5000頭海參苗是適宜投放的初始規格 [閱讀率:6802] | 07-21 |
[imG]upload/article/a2022072115195772.jpg[/imG]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楊紅生研究員在華中農業大學做了《海參遺傳育種與產業化應用》的報告,從研究背景、良種選育、健康養殖、研究展望四個方面講述海參的遺傳育種與產業化應用。海參是棘皮動物門海參綱動物的泛稱,我國刺參產值占全國海水養殖產值的7.6 %,是海水養殖中單一產值最大的養殖物種之一。刺參營養價值高、生態作用巨大,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夏季刺參大量死亡甚至絕產。同時,刺參的傳統養殖效率低下、苗種成活率低、養殖模式存在問題,產業基礎研究滯后。刺參現已被列入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 [查看詳情] |
高溫期對海參養殖的影響 [閱讀率:7436] | 07-19 |
海參養殖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同時要面臨高死亡率的風險。[imG]upload/article/a2022071914561024.jpg[/imG]海參有夏眠的習性,最適宜生長溫度是10-18℃,高于24℃左右開始進入夏眠。到了夏季高溫期,如果池水溫度過高會直接導致海參死亡,水溫32℃時停止夏眠,個別海參開始化皮死亡,水溫33-34℃時海參大面積化皮死亡,持續的高溫天氣會導致70%的海參出現化皮、掉底、脹肚、化皮、排臟甚至死亡現象,F在正值夏季高溫天氣,制定合理的海參養護措施,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成效。[imG]upload/article/2022071914561671.jpg[/imG]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大棚海參調狀態、促生長一例 [閱讀率:8822] | 05-26 |
[病例639]山東煙臺萊州一海參養殖大棚(圖1),共20口5m*5m水泥池,整棚配置1臺1.5kW的增氧機,養殖水深為20cm,每口池設置12~16個氣石,使用井水,水體鹽度25‰,冬季水溫14℃,夏季水溫18℃。2020年11月放苗10口池子,每口100斤,第二天開始每池投喂海泥10斤,后面逐漸加海泥。每月倒池、稱重、藥浴。2021年3月又進一批苗,每口池同樣放苗100斤。 5月中旬,客戶反映海參狀態差、長勢不好,經常出現發硬、吐腸等問題,且養殖周期長,去年的苗養殖6個月體重才翻一番,出售時賣相也不好。通過溝通,發現客戶養殖期間基本不使用添加劑,且藥浴時藥量大、藥浴時間長,一般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春季攝食期應注意的問題,你知道嗎? [閱讀率:17569] | 04-10 |
春季是海參最主要的攝食期,攝食時間長,海參長勢快。但春季攝食期仍有很多問題容易被忽視,導致海參關鍵時期并沒有增產。下面介紹春季海參常見問題,并制定處理方案。問題一:腸炎海參腸炎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大問題,因為海參為粗養模式,并沒有像精養魚、蝦那樣重視腸道問題,因為腸炎影響海參生長的問題比比皆是。春季海參腸炎表現為:打彎、拖便、發硬,遇到這些問題,需要注意海參腸道的調理。拖便,主要是飼料蛋白過高,海參難消化,特別是長草的圈,化冰后就能看到草上或者附近的海參拖便很嚴重。打彎,屬于海參出現明顯腸炎的癥狀表現,如出現發硬,海參基本上就不進食或者進食很少,也就是體質最差的時候。對于春季海參腸炎情況,建議 [查看詳情] |
2020年海參圈春季管理工作重點 [閱讀率:16010] | 03-25 |
萬物生長不負春光。海參們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現在早已陸陸續續的下灘。2020年的春天在暖冬的加持下回暖特別快,但相較于去年的溫度,今年全國氣溫出現了較多的反復,在冷熱交替下,海參圈的冰蓋開開化化好多次,同時海參也大多經歷了多次的下礁和回礁,過程中消耗了太多能量,就目前來看的話,其實海參的狀態并不好。下面我們通過總結之前成功的海參塘春季管理方法與今年的氣候特點梳理出以下工作重點1. 快速恢復體質,促進海參下礁攝食 今年的氣溫特點是反復,水溫經常性的來個過山車。冷熱交替下把海參搞得也蒙圈。本來一段時間氣溫升上來海參已經下礁了,結果一宿的工夫氣溫又降下來,海參回礁。反反復復好多次海參的狀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春季網箱海參苗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 [閱讀率:15128] | 03-19 |
近幾年來因為網箱養殖海參苗周期短,養殖效益也很可觀,所以海參圈里網箱安裝的積極性較高。但這種高利潤也伴隨著高風險,如果出了問題有可能就是一茬白養,嚴重的一茬(以500個網箱為例)會損失十幾萬元。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在這里我們先分析一下春季化冰后,網箱參苗會遇到的一些主要問題及其處理方案。一、“化皮”1、凍傷及飲淡水引起的“化皮”因為網箱及網吊子上面糊滿草、藻類等造成網箱整體上浮,化冰期浮在上面的部分海參因為凍傷及表面淡水層會導致海參苗“化皮”。處理方案:及時排淡水,打破水分層;人工晃動讓漂浮嚴重的參苗掉到箱底;使用“新威滅”,容易使網箱上的臟東西掉落,起到通透網箱的作用。[imG]uplo [查看詳情] |
談談近期海參圈蜾蠃蜚 [閱讀率:18603] | 03-10 |
近期海參圈隨著水溫升高,很多“不速之客”也悄然行動起來,目前最為活躍的頭號生物當屬蜾蠃蜚(俗稱“海革子”)。近日海參圈中大規格的蜾蠃蜚開始上浮產卵,如果池塘出現蜾蠃蜚,會大量聚集在下風口,情況嚴重的池塘會招來大量海鷗。很多客戶認為這是蝦的上等餌料,無需處理。但確忽視了蝦規格要達到3公分以上才能攝食蜾蠃蜚,我們池塘主養的是海參,得優先考慮其對海參的影響!下面談談蜾蠃蜚對養殖海參的影響及應對措施。[imG]upload/article/a2020031018153616.jpg[/imG]蜾蠃蜚(圖片來源于網絡)一、蜾蠃蜚對養殖海參的危害1、與海參爭搶餌料。蜾蠃蜚多的池塘,大量攝食底棲藻類,礁石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圈封冰前做足準備,越冬更安全! [閱讀率:18293] | 12-05 |
海參圈封冰期持續時間較長,一般3-4個月的時間,因為溫度低,冰下不好觀察或處理,被大家忽視了容易出問題!每年都有因封冰前預防工作不到位導致冰下海參出現“腫嘴、化皮、漂參”等問題,造成海參減產,更會影響到明年海參的養殖!本文主要介紹封冰期海參易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方案。一、封冰期海參常見問題1、海參“腫嘴、化皮”經過一年的養殖,底層有毒有害物質多,特別是秋季殺魚、殺蟲的圈,底層死亡動物腐敗,加上海參攝食后糞便多,封冰前底質已經很差,封冰后地溫回暖,海參出礁攝食底層有機質,出現“腫嘴、化皮”,也就是每年春季化冰后海參出現石灰環外凸、黑嘴、化皮的情況。[imG]upload/article/a201912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秋季養殖管理存在問題淺析 [閱讀率:15716] | 11-10 |
海參攝食期主要是春季和秋季,春季攝食時間長,秋季攝食時間較短。10月中旬降溫以后,多數人認為海參攝食時間短了,對池塘管理的重視度不高,導致海參攝食差甚至不攝食、體質弱,不僅影響這個秋季的攝食,對于冰下攝食和明年春季海參出礁都有影響!海參可以持續攝食到11月初,甚至更長,耽誤至少半個月以上的攝食時間,這就和保持管理的參圈一點點拉開距離。10月中旬以后賣海參,海參攝食差或者回礁都會影響到當年的產量,特別是海參回礁更是拉長了養殖時間,增加了風險!所以10月后參圈管理仍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海參出礁差和異;亟傅娜。海參圈秋季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問題一:改底、解毒工作做的少海參為底棲生物,底部環境對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網箱苗的投喂管理 [閱讀率:19334] | 10-29 |
近年來海參網箱保苗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在海參養殖產業中獨占一席之地。雖然海參圈養殖網箱苗已經歷了4-5個年頭,但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投喂管理體系,今天筆者就根據多年塘頭走訪經驗,對網箱保苗投喂簡單做一些總結。[imG]upload/article/a2019102918173931.jpg[/imG]01、投喂前管理建議網箱在放苗之前10天以上安裝到參圈中,一是新網箱浸泡后可除去塑膠味道,讓海參更容易適應;二是讓網片提前掛上生物餌料,生物餌料的多少直接影響網箱內的環境,從而影響放苗成活率,小苗狀態以及生長速度等。 網箱放苗密度一般為1000- 2000只/箱,放苗規格在200-3000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青島、大連地區海參車間保苗死亡情況調查 [閱讀率:14737] | 10-29 |
2019年2月開始,山東、遼寧、河北等海參養殖地區,大棚育苗和保苗放苗后成活率低,掉苗情況嚴重,整體成功率僅為20%左右,對養殖效益造成嚴重影響。為探究其發病原因和總結防控方法,公司技術部于9月11-16日對山東即墨和遼寧大連兩個海參育苗保苗集中地區進行實地調查。本次調查對8個典型發病的海參車間進行現場發病癥狀、流行特點調查和采集病參現場鏡檢、細菌分離培養及送實驗室做組織病理切片觀察,并與這兩個區域利洋水產藥店的多名總店長、店長進行該病的回顧性調查分析。通過調查總結、分析,兩地今年海參保苗死亡率高的流行病學病因是海水水源水質惡化,防控該病的關鍵是對水質正確處理。希望本調查結果對藥店在技術指導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網箱保苗,放苗第二天就“化皮”?高產池塘這 [閱讀率:21458] | 09-12 |
近幾年,海參網箱保苗相比大塘直播小苗,因其相對成活率高、周期短、收益好,受到越來越多客戶推崇,許多老板也在積極搭建網箱,準備投苗生產。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老板,因苗種選擇或池塘準備工作沒做到位,放苗第二天就出現“化皮”、掉苗現象,損失慘重。那么網箱放苗前后應做足哪些準備呢,下面把在市場走訪一些高產客戶過程中總結的操作經驗整理如下,以饋大家:[imG]upload/article/a2019091210555720.jpg[/imG]池塘網箱保苗[imG]upload/article/2019091210560243.jpg[/imG]池塘網箱苗“化皮”1、養箱、軟化網箱放苗提前7-15天投放網箱 [查看詳情] |
如果臺風來襲,海參養殖戶怎么應對? [閱讀率:40328] | 08-11 |
近幾天,在央視新聞及各大視頻直播平臺中被刷屏最多的當屬臺風“利奇馬”?粗戏剿a同行們的池塘,被這匹烈馬踐踏過后的慘狀,我們搞海參養殖的朋友們是否換位思考過?如果,咱們的海參主產區,臺風來襲。大家該如何應對? 以下內容,咱們分別通過【風、雨、雷、電】幾個不同的視角,來一起剖析、總結一下,【臺風】帶給海參養殖的影響。 一.我們把“風”拆分為三部分來看:1. 首先是“風前”:經歷過以往臺風天氣的朋友們都感受過,每當臺風來襲的前兆,大多是伴隨著連續幾日的高溫悶熱天氣。此階段的水溫上升較快,且多伴隨著“低氣壓”、水面相比平時更安靜的狀態出現。此階段的參圈下風頭角落里容易出現,較小較粘的碎泡沫上浮現 [查看詳情] |
伏季海參苗損傷淺析 [閱讀率:24824] | 08-01 |
最近幾天,接連收到很多朋友們的留言。都在反應高水溫狀態下,海參苗大量損傷、掉頭、死亡等問題的發生。有一部分的網友的提問,相對理性,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性。我會在閑暇的時候,一一回復。但是還有一部分朋友的留言,著實讓我,無能為力,不知從何開口。他們通常的所提的問題是這樣的:“王老師您好,我家技術員說,我們苗場外面的用水圈,起甲藻水紅了,苗掉頭嚴重。他讓我撒次氯酸鈉,我撒了還紅;又讓我投二氧化氯,我投了還紅;又讓我撒過硫酸氫鉀底改,我改了還紅。你說,我到底該弄點啥??我的回復是:“投什么不重要,請讓您苗場的技術員找一找水紅的根本原因。。!。還有的留言會問:“周圍幾家鄰居,倒池子就死苗,不倒池子的沒 [查看詳情] |
高溫期海參圈管理攻略 ---“雨” [閱讀率:21290] | 08-01 |
大暑已至,三伏未出。伴隨著接連幾日的高溫、悶熱、降雨、陰天;今年夏季海參養殖的牌局,已然被抓在了大家的手中。之前無論是【參度思維】欄目,還是其他的水產同仁們,已經就針對海參如何安全度夏的話題,聊的太多太多。恰逢伏季海參度夏保衛戰的高潮時段,我在此已經不想過多的提及哪一種模式更好了,因為,在高溫之前大家的選擇方向已經確定;現在即使再論某種模式的好與不好,就顯得有些低趣味和嬌性了。 當下,擺在大家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如何能讓您所選擇的度夏模式,更安全,更穩妥,更高效。今天,咱們就以“下雨”為話題,對于各種度夏模式中,需要注重與防范的管理細節,簡要的剖析一下。由于海參養殖的地域差異化比較大,所寫內 [查看詳情] |
海參苗場高溫期管理攻略---橈足類篇 [閱讀率:23637] | 08-01 |
伴隨著接連幾日的高溫悶熱;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大暑節氣;這也同樣預示著,夏季海參育保苗養殖管理的,重點階段,已然開啟。 最近,接到很多網友們的留言。大家幾乎都在近段時間的保苗階段,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接下來的這期節目內容,咱們就來一起共同分析探討一下,育苗場伏季高溫期管理重點。 重點一:橈足類[imG]upload/article/a2019080121562453.jpg[/imG]1. 橈足類的來源:從咱們育苗生產的角度,我們把橈足類的來源主要分為三個方向。一方面是外界的水源圈;一方面是每天投入在池子內的海泥;另一方面是,外購苗種的帶入。2. 橈足類的喜好:在談到橈足類的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高溫來臨,養殖海參你準備好了嗎? [閱讀率:17328] | 07-21 |
2018年7月末高溫猛烈來襲,水溫可高達35℃,高溫造成大量海參“化皮”死亡,損失慘重!為避免重蹈覆轍,安全度過高溫期,今年很多養殖朋友都做了備戰高溫的準備,遮陰網為主、深水井、降溫設備等。但僅僅做這些準備是遠遠不夠的,不要忽視了常見問題的預防!仍需重視防缺氧、改底等工作。下面就高溫期常見問題及防控措施做簡要說明。[imG]upload/article/a2019072110210986.jpg[/imG]海參“化皮”一、常見問題1、缺氧問題特別是搭遮陰網的池塘,由于高溫天氣往往風很小或無風,加上遮陰網的高度較低,圈底溫度高,溶解氧低。大家有個習慣,就是通過看底判斷池塘是否缺氧,其實這是個誤 [查看詳情] |
海參再度夏,養殖戶要防的不止是高溫? [閱讀率:24142] | 06-21 |
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19年的“夏至”。這預示著,新一輪的“海參度夏保衛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自今年春季化冰以后,我們參度思維團隊輾轉走訪了大部分海參主產區。遮陽網搭建、打井走底管等等防高溫措施,正在各個養殖區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還有一部分朋友,想通過肥水的方式控制圈內水體的透明度,從而達到阻擋高溫強光對圈底海參的影響。 無論是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我們的初衷,都是想方設法為了確保海參能夠安全順利的度過夏天。但是,無論我們在采用某一種度夏方式之前,大家一定要客觀、冷靜的認識到,你所選擇的模式的特點,以及利弊。換句話來說,再好的方式,如果管理不到位;往往結果容易事與愿違。這也正是,像我們今天 [查看詳情] |
今年常溫采苗不易,大規模幼體下沉現象,為啥? [閱讀率:16715] | 06-21 |
[imG]upload/article/a2019062117145717.jpg[/imG]最近幾天,育苗場普遍出現的,大規模幼體下沉現象,十分普遍。這給很多采苗多年的朋友們干蒙了。都在彼此總結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幼體下沉。很多人說種參去年受高溫影響了。還有人說,外海水質不行了。更有一部分技術員朋友,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數,在苗場老板心中,失去了原有的信任與尊重。那到底是因為什么,造成了現狀的被動局面呢?具體分析問題之前,我想先和朋友們聊幾句“題外話”。[imG]upload/article/2019062117152018.jpg[/imG]請大家共同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現階段的海 [查看詳情] |
今年北方氣溫較冷?海參養殖戶精挑細選好苗?放苗后如何提高成 [閱讀率:27219] | 05-07 |
[imG]upload/article/a2019050722135883.jpg[/imG]根據最新官宣,遼寧省2019年的第六次開春宣告失;大家在把棉襖棉褲穿了又脫,脫了又穿的同時。咱們圈里的海參朋友們也同樣經歷著“倒春寒”帶來的影響。很多人最近給我發來消息說,今年圈里的海參,似乎普遍下灘不理想?偸浅鰜淼綖┟嫔下秱頭兒,就迅速的蟄反回巢了。還有一些朋友說,選了幾家朋友苗室的越冬苗,放在圈里的網箱內試水,發現苗的表現并不理想。還有一部分朋友給我發來照片,詢問圈角下風頭水面上,飄起來一層黃色的顆粒狀物質,是什么,對于海參有沒有影響。等等諸如此類有代表性的問題,構成了今年咱們春季海參養殖的 [查看詳情] |
【海參專題】海參放苗你準備好了嗎 [閱讀率:20214] | 05-03 |
遼寧省興城市海參養殖歷史已經有十幾年了,近年來不論是簡單清過圈的還是5-6年前新開發沒清過圈的圈底老化得都很嚴重,再加上2018年高溫導致圈里海參大批死亡,池塘環境更加惡化,所以2019年很多養殖朋友開始進行清圈。目前大部分養殖戶都是使用泥漿泵抽底泥再用挖掘機平整后擺礁或者直接用挖掘機翻一下擺礁就算是清完圈了。這種簡單的清圈雖然對整體環境改善了很多,但是同樣也遺留了很多問題,包括雜草會繼續繁殖,池底有機化、還原化依然較重等。這些問題放苗前如果不妥善處理就會給下一個養殖周期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放苗后會出現吐腸、“化皮”、僵硬、回礁等現象;谝陨锨闆r,本人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海參放苗前必須做的工 [查看詳情] |
越冬海參苗”開秤”前的思考 [閱讀率:20030] | 04-16 |
伴隨著春風漸暖,水溫走高。咱們漫長的海參冬季保苗工作,也快臨近了尾聲。從近幾日部分苗場的出苗價格來看,今年的整體苗行被普遍看好。每斤20頭左右的大規格參苗價格普遍在85-105元之間徘徊。這也讓辛苦付出了一整個漫長冬季的保苗朋友們心里,多添了一份欣慰之喜。[imG]upload/article/a2019041616460718.jpg[/imG]但是話說回來,每年越是到了這個最關鍵的時候,反而是越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刻。很多苗場,往往容易敗在這最后的臨門一腳上面。我們今天的這期節目內容,目的在于為大家梳理一下賣苗前的思路。抓住參苗上市前,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關鍵節點。首先,養苗者心態決定參苗的走 [查看詳情] |
海參圈化冰后的幾點注意事項 [閱讀率:23098] | 03-18 |
轉眼間,又是新一年養殖序幕的開始。在這春生萬物,大地回暖的驚蟄節氣。如何能讓我們圈里還有海參的朋友們,更安全、更舒服的順利度過化冰危險期,是我們這一期節目,需要和大家共同思考的話題。1. 注意化冰后的參圈底層鹽度過高: 通過數據統計發現,近幾年我們的海參養殖的圈內海水鹽度,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以大連長興島地區為例,十年前的參圈鹽度大多在千分之27到千分之29上下。十年后的鹽度值,幾乎在千分之30到千分之32左右徘徊。而春季冰層消融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有些參圈沒有攪水增氧設備,底層局部的鹽度會達到千分之36以上,構成了對于海參滲透壓調節的阻礙。從而導致一部分體弱海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所以 [查看詳情] |
淺析參圈系統:海參養殖戶再戰高溫勝算幾何? [閱讀率:22237] | 03-18 |
[imG]upload/article/a2019031815402587.jpg[/imG]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我,有關今年夏天,如何有效的預防高溫的話題。比方說遮蔭網到底上還是不上?如何搭建?不上遮蔭網只是打井可不可以?想上增氧攪水設備應該如何搭配更好一些?在夏季時怎么能把海參圈水調肥、調渾濁?等等類似的問題。在每次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我的腦海里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朋友們提出這些問題的前因到底是什么?其實并不是那表面上,逐漸的高溫酷熱。更深層次的核心問題是,朋友們對于咱們自己的海參圈系統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和認識。 今天這期節目,我們會和大家一起共同梳理一下,參圈的系統模式。真正的 [查看詳情] |
[每周一例]育苗室海參“化皮”的處理 [閱讀率:24375] | 03-08 |
遼寧省莊河市黑島村黃老板有3500立方米的海參育苗室(圖1),自然海水,鹽度30‰,附著基為網片,水位1.3米,2018年5月放苗養殖。 8月12日,海參規格800頭/斤,發現少部分苗池池底出現“白絨”(如圖2),海參攝食量下降,有些海參苗出現“化皮”(如圖3)現象。當日下午用簡易測試盒檢測水質指標,pH值8.2,亞硝酸鹽0.05mg/L(如圖4),亞硝酸鹽稍高,之后取水做弧菌分離培養。 8月13日下午發現,弧菌培養基上長了大量弧菌(如圖5),建議其適當減料,同時潑灑“優肽”和“利菌多”。 8月14日,全池潑灑“優肽”10ppm +“利菌多”5ppm。 [查看詳情] |
簡單、實用|海參圈如何正確打冰眼 [閱讀率:24802] | 12-27 |
每年越冬后都有一些客戶向藥店咨詢:海參圈是否需要打冰眼?什么時候打合適?該如何打冰眼?要解決這些疑問,首先我們要明確打冰眼的目的是什么?打冰眼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曝氣。緩解冰下氣體壓力,預防氣泡;第二,透氣。促進水體上下對流,預防冰下缺氧;第三,方便觀察。通過冰眼能夠及時觀察到冰下灘底狀況、海參出爬及攝食等狀態,如有不正常情況可以及時處理;诎踩芾斫嵌葋碚f,海參圈在立春后,尤其雨水到驚蟄這一階段及時打冰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一時期陽氣上升,地溫回升快,冰下藻類繁殖加快,壓強加大;有的圈底底質差,有機物多,容易缺氧等;水體理化指標變化劇烈,及時打冰眼有利于防范養殖風險。[imG]u [查看詳情] |
數據告訴你海參之殤 [閱讀率:46502] | 12-14 |
本文涉及的數據由北京水世紀王金龍、霍陸廣、劉影提供。刺參的自然種群,在全世界分布廣泛,從俄羅斯,日本海,朝鮮半島,到我國的渤海、黃海,均有分布。蘇南平島,被認為是刺參在我國自然分布的最南端。自然分布的刺參在我國緯度分布廣泛,所處海域環境差異很大,如遼寧地區,其自然海水溫度為 0~24℃,而山東地區則高于其 2~3℃。其中山東刺參對溫度耐受力顯著高于遼寧群體。刺參的極限溫度刺參是一種寒溫帶品種,水溫變化對刺參的生理活動影響顯著。刺參生長的適宜溫度為3~18°C,最適水溫為10~16°C。當海水溫度低于3°C以下時,攝食量減少,活動遲緩,逐漸處于半休眠狀態;水溫達到17~19°C時,刺參攝食強度 [查看詳情] |
海參的日常管理養殖技術,您知道嗎? [閱讀率:27737] | 12-08 |
海參原名叫沙瀝,由于它渾身長滿肉刺,樣子頗像黃瓜,又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海黃瓜”。其營養價值極高。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名貴滋補品,被人們譽為海中人參,因此得名海參。據專家分析,海參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種氨基酸組成,具有抗腫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imG]upload/article/a2018120823474776.jpg[/imG]1、池塘條件海參一般棲息在3m-15m的淺海中,喜歡生活在水流平靜、海藻茂盛的巖礁海底或大葉藻叢生、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鹽,最適宜的鹽度是28-38,因此池塘應建在海域寬闊、水質清澈、餌料豐富、遠離河口及沒有污染的海域,這種環境下海參生長較快。[imG]up [查看詳情] |
持續高溫肆虐,海參養殖何去何從 [閱讀率:30554] | 11-28 |
今年夏天罕見的高溫使得海參養殖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此次高溫受害最嚴重的是遼寧省錦州、大連、營口等地區的海參養殖,損失在80%以上,部分區域甚至絕產;山東東營、威海網箱保苗和池塘大參受損達80%;葫蘆島興城、綏中、秦皇島昌黎、唐山樂亭損失也在75%以上;沿海地區巖礁池換水條件好和安裝遮陽網的參圈損失20%左右;而山東網箱養殖和近海底播海參影響較小,山東萊州、日照等地的大棚養殖成參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imG]upload/article/a2018112817362145.jpg[/imG]可以預見未來2-3年內成品海參價格會保持在高位運行,海參育苗在2年內將會迎來一個高峰期。海參 [查看詳情] |
海參“冬藏”您準備好了嗎? [閱讀率:19929] | 11-22 |
咱們參度思維欄目,從立春節氣開始,延續著24節氣為主線,如今迎來了立冬節氣。也正是從這一天起,我們海參養殖逐漸的進入到了寒冷的冬季管理期。 從節氣的特點上來看,我們北方遼寧雖然迎來了“立冬”但真正的天寒地凍來臨,還要向后推遲大約二十幾天。這也正好給了我們大家,提前做好越冬準備的時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事萬物都遵循這其中,永恒不變的自然法則。咱們的海參生長也不例外。今天的內容,咱們就以“冬藏”為話題,一起來聊一聊海參安全越冬的這些事兒。 1. 海參圈封冰前,對參圈環境的預處理。(1)底質的處理: 首先,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冰下海參的“生存狀態”。相對優良 [查看詳情] |
今年海參越冬保苗的“難點”在哪里? [閱讀率:23535] | 11-22 |
[imG]upload/article/a2018112220350127.jpg[/imG] 最近一段時間,收到很多工廠化越冬朋友們,反饋過來的很多問題。大家都反應,今年的越冬保苗不會太好干,苗比往年同期狀態及漲勢普遍偏低。更是陸續有朋友發現,今年育苗室的用水水質,照比往年差了很多。我們今天 的這一期節目,就簡要的來和好朋友們一同梳理,分析一下,困擾我們今冬保苗成敗的“難點”,究竟都有哪些? 難點(一):今年的苗體狀態及體質,普遍偏弱 。從今年春季的常溫采苗開始,產卵量,孵化率,選育率,變態率都呈現一個較低的態勢。到了夏秋季節,正好又遭遇了歷史罕見的高溫期,很多苗室在那段日子里,二十 [查看詳情] |
海參新池塘也有“月子病”怎么回事? [閱讀率:20116] | 11-10 |
在海參池塘上,我們經常會發現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在經過清淤泥后的新池塘,注入海水后經消毒、改底、調水,池塘水色會逐漸轉變成暗紅色或暗黃色,然后養殖戶采用大換水或用一些改底或調水藥物處理這種水色也會反反復復,一般這種水色會持續15天到一個月的時間才慢慢恢復正常,我把這種現象形象地叫做新池塘的“月子病”。[imG]upload/article/a2018111017372985.jpg[/imG]新池塘“月子病”是如何形成的?一般經過清淤后的池塘都會曝曬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底部由于沒有底泥,底部表層就會出現高鹽度、高富營養化特征。養水先養底,只有底部穩定了水色才會穩定。由于底部沒有形成氧化層, [查看詳情] |
今年海參育保苗中常見的問題 [閱讀率:21190] | 10-19 |
隨著今年海參價格的回暖,海參育保苗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養殖戶的養殖熱情都比較高漲,但相應的問題也不斷增多。[imG]upload/article/a2018101915220234.jpg[/imG]1、長勢差,不好加料原因分析:(1)外海水不好今年雨水較多,河流排淡,海水鹽度偏低,水中各種藻相不平衡,進入池塘的水易出現紅水、亞硝酸鹽超標等現象。(2)養殖戶加料過急,加料不科學由于價格較好,養殖戶都會想多吃才能多長,結果很多都是適得其反。由于加料過急造成海參厭食、狀態差等現象。處理方案:(1)加大水環境的調控,主要以乳酸菌為主,現在建議大家人工發酵“乳酵素”(乳酸菌產品),在減少養殖成本的 [查看詳情] |
成功避開高溫,海參距離安全度夏差在一場暴雨 [閱讀率:23075] | 09-07 |
前幾天,環海水產北樂店鄒店長接待了一位客戶,客戶到店后指名要解毒底安,說鄰圈的朋友用過金海灣這個產品,他覺得自己圈現在的情況也得用這個產品。雖然說開的是水產藥店,鄒覺得不能像超市一樣機械售賣產品,她詢問了圈主參圈情況,以期對癥下藥。圈主說,快進9月,下了一場大雨,圈底發燒,水底向上冒白煙,魚和小蝦都死了,個別大參也有上漂的,網箱里的參苗都爬網片上放長條了。他在三道彎養海參五年,去年才接觸到參圈發病投藥,遇到今年這種情況他也不知道怎么辦。昨天一早,許老師一行人從大連市內驅車趕往這位圈主位于金州三道灣的參圈。[imG]upload/article/a2018090715151630.jpg[/imG [查看詳情] |
控草找到海參病因才有好辦法 [閱讀率:21851] | 08-31 |
圈中水草多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水的透明度太大,底部堆積的飼料殘餌糞便、動植物尸體等有機物較多,促使池塘中滋生了大量的水草 高溫期溫度高更是加快了水草的生長速度 這個時候如果采用殺草的方式,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盡量采用生態方法,用芽孢桿菌分解草從而減緩草的生長,采用逐步死亡的方法控草! ○D料、海參糞便過多,氮磷含量過高,這些都為水草提供了充分的養料;殺草藥的頻繁使用,使水草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并且破壞了水體的微生態體系。生態養殖是勢在必行,簡單粗暴的養殖很難出產量更是靠天的成分多一些。 一個圈里就是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正常運轉就需要生態鏈的完整,學過中學生物都知道: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查看詳情] |
海參養殖需要底棲硅藻 [閱讀率:20516] | 08-31 |
[imG]upload/article/a2018083109245099.jpg[/imG]多數養殖戶會有一個誤區,就是養海參水要清。那么問題就來了,掉根針都能找到,海參吃什么?那么應該如何管理才能讓海參“健康茁壯的生長”?答案就是肥水。定向培養海參適合海參攝食的藻類—底棲硅藻,為海參提供天然優質的生物餌料。水中藻類繁多,為什么海參卻偏偏喜歡硅藻? 底棲硅藻是泥蚶以及底棲動物如海參,底棲硅藻是海參的天然適口餌料3度就可以存活15-25為最佳生長溫度 其蛋白含量為38,被稱為海洋中的天然牧草。 海參在攝食期間,會優先選擇底棲硅藻進行攝食,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會細心的發現, [查看詳情] |
青島河套地區海參養殖戶遮陰網拉法參考 [閱讀率:18181] | 08-31 |
很多養殖戶提出田橫地區的遮陰網拉法比較保守,應當有更加科技化的,在后面的使用中盡量做到簡單操作。青島河套地區,有這樣的拉法。這里的海參圈大小在三十畝一個,寬60米,長300米,相對規整,相近的十余個海參圈都采用了同樣的方式拉遮蔭網!我們去的時候,由于臺風的問題,張大哥已經撤了遮蔭網,水溫還在30左右。[imG]upload/article/a2018083108201253.jpg[/imG]張大哥采用的是搭中間支柱的方法來支撐遮蔭網的重量,由于壩比較矮,壩上采用打木樁的方式來提高遮蔭網的高度。這種遮蔭網的干法成本比較高,但是遮蔭網由很多的鍍鋅環固定在鋼絞線上,所以拆卸比較容易。安裝一副遮蔭 [查看詳情] |
成參養殖水質調控技術 [閱讀率:15747] | 08-27 |
水質是影響池塘養殖刺參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了養殖成敗,對水質進行科學調控,是減少刺參病害,提高養殖效益的有效措施。1、科學換水 保持適當的水深和換水量,是改善水質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換水不僅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代謝廢物的濃度,還能調節池水鹽度與pH,改善池水生物組成結構。在一定限度內,換水量越大,刺參生長越快,成活率越高。 (1)換水方法 通常的換水方法是:3月份到6月中旬,池水不宜過深,以充分利用陽光照射,加快水溫回升,增加底層溶解氧,促進浮游單胞藻和底棲硅藻的繁殖,一般日換水10~20%,保持水深1.2~1.5m;6月下旬到9月中旬,隨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換水量并加深水 [查看詳情] |
罕見高溫導致很多養殖戶損失慘重,他是如何保住9成以上海參的 [閱讀率:17676] | 08-14 |
下過小雨的午后格外悶熱,此時,位于遼寧大連金州七頂山葛店村參圈圈主崔老板,已經在午飯后下水看過一次圈底海參,他上岸后告訴大家,海參情況很好。他說高溫季節,他每天都會下水看幾次海參,看了心里有底。 大連金海灣養殖科技有限公司許美美老師一行人對崔老板在“高溫災害”季還能養出這樣一塘好參感到不可思議時,崔老板不緊不慢地向大家說出了自己做法,他指著池塘上一片片遮陽網,說這次應對高溫它們功不可沒。[imG]upload/article/a2018081415122925.jpg[/imG]五年前清圈時,他就有了加遮陽網的想法。琢磨一番后,經過圈底插洋槐木樁,岸邊拉鋼絲繩,覆蓋遮陽網,夏季遮陽降溫工作正 [查看詳情] |
最強高溫來襲,海參養殖業面臨嚴峻考驗! [閱讀率:24095] | 08-01 |
連續三天電話被養殖朋友打爆了,所有人都問著相同的問題,水溫達到32℃、33℃、34℃,海參出現落底、放長條、飄參、缺氧怎么辦?非常焦急 作為多年從事海參養殖一線的人來說,深知養殖艱辛,我和大家也一樣焦急,恨不得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告訴大家,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imG]upload/article/a2018080110140281.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80110140838.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80110141243.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808011014 [查看詳情] |
如何戰勝海參圈水草 [閱讀率:24089] | 07-30 |
作者:益洋水產科技 趙華峰如今水草問題已成為海參養殖的大敵,水草具有發生廣,繁殖快,危害重,根治難等特點。根據筆者多年的控草經驗,要想戰勝水草,需要從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入手:一、控草理念上應及時轉變為低溫控草,越早越好。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這也提示我們應在水草還沒有長出來或剛萌芽的時候控草和分解草效果最好,堅持把草種子和草芽分解掉,后期草瘋長的可能性很小,也就不會出現勞民傷財的殺草和撈草了。二、了解水草的特點及影響草瘋長的因素水草特點:1、水草適宜溫度范圍廣,其中低溫水草黃管菜在4℃以上就可生長,而高溫水草如滸苔的溫度范圍則達到20—35℃,故水 [查看詳情] |
七八月份海參圈漂參的處理方法 [閱讀率:35494] | 07-19 |
漂參原因: 歷年在八月初會出現漂參的現象,在八月初,會下一場雨,雨后加上高溫會出現漂參的現象。 漂參的初期原因在于底熱,池底的水溫高于32℃,海參的耐高溫極限為31℃。1、底熱的形成 :雨后高溫天氣持續悶熱,池底有爛草或者池底不好,海參池塘上層水的溫度比下層水要高,水體沒有對流,上層水豐富的溶氧不能傳輸到下層水,厭氧菌大量繁殖,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熱,這就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最終導致池底缺氧發熱。2、底熱的危害:池底越熱,意味著發酵越厲害,底層溫度越高,厭氧發酵也就越厲害,溶氧就越低。底層缺氧,海參慢慢往礁上爬,海參體質變差,有害細菌滋生快,底熱持續時間長,海 [查看詳情] |
連續陰雨天氣,海參養殖戶怎樣應對 [閱讀率:20110] | 06-11 |
每年的6月、7月、8月是華北地區的雨季,這三個月,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高溫,還有連續的陰雨天氣。驟變的天氣,經常給養殖戶一個措手不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連續的陰雨天氣對水產養殖行業的危害:一、大雨、暴雨來臨1、出現的問題:常伴隨高溫、悶熱天氣,極易造成養殖水體溶氧下降,水質、底質環境惡化,特別是圈里還有水草沒有處理完的海參圈,水草很容易在這種環境下集中死亡。水混的海參圈也要特別注意,預防倒藻。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到位,就可以大大降低損失2、應對措施:開啟增氧設備,使用優和速氧(1桶20畝)給水體增氧。同時使用上海泰緣的安藍/安澈/安藍凈進行改底,降解池底和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 [查看詳情] |
高溫來襲,撲草凈等都失靈了,海參圈如何控草? [閱讀率:20670] | 06-02 |
--上海泰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余姜 彭璇[imG]upload/article/a2018060218043069.jpg[/imG]海參圈水草生長要求不高,適應力和繁殖力極強。高溫水草如滸苔、鋼絲草、牛毛草等一般會隨著水溫升高而瘋長,然后如同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在高溫期死亡,導致圈底大面積缺氧、硫化氫中毒、氨氮超標、漂參死亡等現象。清圈不及時,底部淤泥逐年增厚;春季投餌過多,底部富集大量殘餌;沒有定期改底或改底不徹底……這些都會導致海參圈底部富集大量有機質,而大量有機質的氧化分解會消耗大量底部溶氧,低溶氧的環境勢必會抑制好氧菌而促進厭氧菌,致使底部菌相失衡。好氧菌的減少致使轉化為可直接被藻 [查看詳情] |
海參養殖戶如何做好防范措施,給海參上份“保險”? [閱讀率:16982] | 05-15 |
作者 賴敏 翻看了一下近幾年高溫期間的工作日記,那些由于處理不當在高溫期間發病的圈歷歷在目,每年都會碰到一些絕望的圈,到現場一看,溶解氧1mg/L,真的是沒有回天之力。 也會碰到一些情況嚴重的,處理及時損失還不會太大,但我想高溫期間一旦出現問題損失的不僅僅是利益,還有我們操的心血,之前努力的成果。所以我懇請養殖戶們,在高溫到來之前,一定要把池塘的底環境和水環境處理好,并且給您的海參上份“保險”。[imG]upload/article/a2018051522380420.jpg[/imG] 大家都知道,高溫期發病基本都是由于缺氧中毒造成,海參表現的第一反應是上礁,在這個階段會 [查看詳情] |
時光不會倒流,所以海參從不將就 [閱讀率:16141] | 05-10 |
每年春季,每一位養參人帶著前一年的經驗或教訓,都對新一年有所期許。經歷了短暫的春季投苗季,轉眼又是不那么讓人省心的夏天,你準備好了嗎?海參養殖是系統化“工程”,養殖周期長,涉及種參促熟、海參育苗、大參養成等多個模塊,各部分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帶來損失,因為海參不會將就。海參階段化養殖越來越明顯,只繁育苗種,或者只養成參,不做一條龍,是不是就可以規避風險,有好產量?不一定。上游苗種質量、暫養參質量如何保證?自己真的有一套健康高產養殖打法嗎?內外環境修復或許可以給你提供健康養殖海參新思路內外環境修復都修復啥?內環境修復---內環境即動物機體,通過提高海參體腔液中酶的活性,促進海參 [查看詳情] |
又到了海參吐腸的高發季節,警惕八大誘因,預防為上,莫讓海參 [閱讀率:19230] | 05-01 |
煙花五月,本是海參生長旺季,曾幾何時,五月成了海參養殖的一道鬼門關,自從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環渤海海參養殖區,每到五一前后都會出現海參大面積吐腸,有“泥皮”者還會伴隨漂參,給海參養殖業帶來重創。俗話說,“夏病春養”,海參“吐腸”以后,無法繼續攝食為“渡夏”積蓄能量,輕者提前進入夏眠狀態,重者直接死亡“化皮”,吐腸后的海參,體質極度虛弱,“渡夏”變成“渡劫”。筆者就近三年來渤海灣區域春夏之交海參吐腸進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的原因,拋磚引玉,歡迎同行補充!1.受氣候影響,高溫期來臨提前,春夏之交,水溫急劇上升,導致海參腸道急劇收縮不適,引發吐腸,多為“細腸”。2.春季是滸苔、管菜快速生 [查看詳情] |